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對話王媛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文匯報 王:王媛媛

文:你的舞蹈訓練背景是先中國舞再到現代舞,但最後怎麼落腳點在打造當代芭蕾舞上?

王:中國舞是在我9歲多的時候學的,後來進大學其實就開始學習現代舞以及現代舞的編導,離開學校後一直在中央芭蕾舞團做編導。我接觸的環境全部都是各大芭蕾舞團,所以我能知道我需要什麼,缺什麼,我想建立比芭蕾舞團更好更嚴謹的標準和機制。

我個人無法承擔一個芭蕾舞團,古典的東西需要太多的工作,而現代舞團又太有個性,無法面對更多的觀眾。我們是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希望可以將現實生活帶給我的感受,直接帶給觀眾。我覺得我們的這種開放創作和新的生命本身一定會成功。

文:對於這次《金瓶梅》無法在內地公演,會不會很遺憾?北京當代舞團現在處於怎樣的階段?對於當代芭蕾的觀眾培養,你覺得自己能夠做些什麼?

王:遺憾是有,因為不能面對更多的內地觀眾,但其實先從香港開始,也會慢慢有劇院邀請我們做。以前內地也有民間的現代舞團,但都做得很掙扎很難,其中一個就是因為觀眾群。中國在近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曾有一個歷史的斷代,所以它要重新從西方引入開始。從引入到本土生根發芽開花,需要藝術家足夠的成熟。我始終覺得,一個團還是它的作品最重要,如果你有作品,一定會有觀眾。

今年我們團進入第三年。我在建團初期已經想好這前三年是會辛苦的,有心理準備。所以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創作上,過去的兩年中,《金瓶梅》是我們的第7個作品,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如果有困難也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去解決就好了。但是沒有作品,就沒有一切。

其實,我們團出現時,有很多觀眾已經在關注當代舞蹈了,這和我們一直有作品出來有關。現在的觀眾比前幾年好得多,我能看到這種變化。考我們團的人也多,有的小孩說哪裡都不去,打死了也要進我們團。畢竟我們的舞蹈不是芭蕾或者現代舞一種,原來還可以這麼跳,也給了演員很多想法和希望。

文:你一方面在成立北京當代芭蕾舞團的這幾年中,一直在不斷的創作,《金瓶梅》是舞團成立2年多來的第7部作品,但另一方面又要負責舞團的行政工作,你怎麼處理日常的繁瑣和藝術超脫之間的平衡?

王:就是不用試圖去避免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哪怕是不愉快的、繁瑣的,那些都是積累,都是財富,你就想著如何去接受和體會這些感受就好了。很深刻的痛感和很深刻的快感,各種不同的感受都非常重要。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就想著如何去解決,解決不了,我就體會這個過程。現在任何的事情對我都形成不了打擊,那些都可以沉澱為人生的積累。感受最重要。

文:看你的團員跳這次《金瓶梅》的時候,讓人想起最近上映的電影《黑天鵝》,講一個芭蕾舞演員為了要在舞台上一人飾演兩角,而精神分裂以至走火入魔。你以及你的演員的這種自我蛻變的過程是怎樣的?

王:我很喜歡那部電影,雖然它可能有些誇張,但其實深刻一點的演員是有這個過程的,她從自己到角色進行了一個跨越。就像我們這次的《金瓶梅》,對演員的挑戰特別大。演潘金蓮的兩個演員中,變化最大的就是梁星。一開始我沒有想到她會成為潘金蓮的,儘管以前跳雙人舞也需要同樣的感覺,但排演的時候她仍然覺得不好意思,會怕,用這個來開玩笑啊,總是想辦法把氣氛弄得不那麼尷尬,另一方面也是生活經驗不夠。

但我覺得這個蛻變需要時間,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幫她們,就是很早的時候給他們講人物的狀態,講關於潘金蓮的很多細節,也讓編劇過來給他們講《金瓶梅》裡的小故事,幫他們理解人物的性格。後來理解深了,動作熟了,演員自己就有新的東西出來,開始創造人物。

又比如我怎麼可以做《金瓶梅》這個戲呢,像我們這一代,70年代初出生的人,所受的教育還是很保守,對表演這種主題會覺得太不可能了,但其實所有人都在壓抑自己的慾望,只有慢慢等你認識自己了之後,才可以把慾望給想像出來。雖然實際生活中我做不到,但人都有很多面,這些都可以用想像去跨越道德和教育的障礙。除此之外,生活的歷練對我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你再看團裡的年輕演員,很多都是80後,當你跟他們講你對生命的認識和體會時,他們能理解麼?

王:現在都不談80後了,要談90後,團裡最小的演員是92年的。我不知道他們能理解多少,但我盡量把我想給的都給他們,想讓他們不走彎路。但另一方面來說,也許人家本身就跟我們不一樣,自己就有自己的想法。我只是希望,做一個職業的舞者,當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要專心的投入,做到百分百的正確,不要東想西想,這是一種職業態度。也許下一年我不跳舞,去做其他的,那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專業,這樣你的人生就有可能成功。當我的演員不是那麼容易的。

文:成立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是你一直以來的願望麼?作為中國第一個融合現代舞和芭蕾藝術舞團,你會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王:我不是一開始就夢想著建團。建團都是順其自然的,當各種機會和可能性都出現的時候就去做了,然後我就要努力,每件事都百分之百的對待和負責任就可以了。很多事情的發生是靠良機和緣分,接下去才有可能性。

當然,成立這樣一個團太不是現在的中國人幹的事情了。這需要完全的奉獻和投入,並且得不到眼睛能看到的收入,而你得到的價值又不是用錢來衡量的。現在大多數中國人是要能迅速的得到回報。

儘管想進我們團的小孩特別多,要達到我的標準也不容易,但我並沒有辦法保障他們幾年以後還在這裡。跳舞是一條痛苦的、孤獨的路,但如果是你愛的東西,要一直走下去,才可能有結果。但如果這中間可能會出現岔路或者所謂的別的什麼機會,你一旦走過去,也許就回不來了。比如,你真的去做商業了,商業中的各種影響和關係會拽著你走向別的地方,你就到不了目的地。

壓力肯定有,比如資金方面我要想下一步怎麼走,但這真的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也有很多人問我,你要掙錢就沒有藝術,會有所缺失,但你要一直保持在這兒,哪一天資金上出問題了怎麼辦?那我就會想,這個團走不到50年,但走了5年、10年,曾經存在過,有這個過程,就夠了唄。其實每件事情在你生命中都只是一個過程,活著就是一個過程,但在過程中目標要明確,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確。目前我們舞團的創作一直排到2013年,這一算5年過去了,5年之後也許又存在另外的5年,那就嚴肅的去對待它。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一點都不孤獨,看到的只是別人羨慕的眼光。

相關新聞
王媛媛 這一輩子做一隻絢爛的無足鳥 (2011-03-31) (圖)
對話王媛媛 (2011-03-31) (圖)
個人簡介:王媛媛 (2011-03-31) (圖)
吳偉明 大地震後更應知日 (2011-03-24) (圖)
當80後藝術家齊興華遇上3D地畫 (2011-03-24) (圖)
微語錄 (2011-03-24)
嚴浩 大導演的養生修行 (2011-03-17) (圖)
陳偉棠 公營電視台紀錄片導演的文化思考 (2011-03-17) (圖)
微語錄 (2011-03-17)
在路上的詩人廖偉棠 (2011-03-10) (圖)
鍾茂森 從經濟學教授到聖賢教育家 (2011-03-10) (圖)
微語錄 (2011-03-10)
獵頭人張慧敏職場啟示錄 (2011-03-03) (圖)
微語錄 (2011-03-03)
馬世芳(台灣廣播人) (2011-03-03)
胡恩威(劇場工作者): (2011-03-03)
張專(媒體人) (2011-03-03)
劉維公 社會學者的創意生活 (2011-03-03) (圖)
奇夫 電影就是城市的Anchor (2011-02-24) (圖)
李香蘭 深挖香港 (2011-02-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