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太原25日電 山西省煤炭廳廳長王守禎在全省煤炭工業工作會議上宣布:到5月25日,全省整合礦井全部關閉,並全面進入現代化礦井建設階段。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對山西的做法予以了肯定,他們認為,山西的煤炭資源整合符合煤炭產業的基本特性,為全國煤炭行業的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積累了經驗。專家總結,山西煤炭行業整合重組,為中國資源性工業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有益啟示。
據介紹,整合後的山西煤炭工業,產業水平和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礦井數量由2008年的2,600座壓減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形成4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和3個5,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礦企業,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也由2005年的0.905下降到0.187,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山西率先告別「小煤窯」挺進「大礦時代」。
「礦難」曾是山西代名詞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山西煤炭企業非煤收入佔比已超過一半,同煤塔山、潞安等13個循環園區在積極探索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深加工綜合利用和煤變油、煤製氣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山西煤炭工業開始駛入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新軌道。
山西煤炭佔全國省際調撥量的四分之三。多年來擔當山西煤炭生產主力的小煤礦曾為全國能源供應做出過較大貢獻,但同時「浪費資源、破壞生態、草菅人命、腐蝕幹部」等問題也十分嚴重。
小煤礦採1噸煤損耗6噸資源,百萬噸死亡率是大礦的7.25倍。全省粗放採煤造成的生態價值損失每年達300億元。山西曾經一周發生5次煤礦事故,每次重特大事故總有幾十名幹部被查處,「礦難」成為山西的代名詞。王守禎說,小煤礦「見縫插針、老鼠打洞」,使得國家建設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的規劃一直難以實施。
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復明說,「多小散亂」的煤炭格局已使山西付出了高昂的資源環境和安全代價,這樣的發展方式已無路可走了。
力求企業政府群眾都滿意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的腳步一直沒有停頓,但進展緩慢。2008年,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處在下行的山西經濟到了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刻。
據王守禎介紹,在整合中,大型煤炭企業以及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的民營企業可以作為主體兼併重組中小煤礦,鼓勵電力等大型企業以參股的方式參與整合。企業可以以併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自主聯姻」。在整合重組中,山西省要求做到讓重組雙方滿意、讓當地政府滿意、讓群眾滿意。
為了「清清白白」整合,山西各級政府和大型企業聘請律師參與整合過程,省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和監督,出台「十條禁令」,並及時公布典型案件。同時,山西廣泛利用媒體解讀政策、釋疑解惑。
另外,整合重組後,煤礦資源回收率也由過去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去年,山西煤炭產量達7.41億噸,創歷史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