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80後寫作:一場文化盛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韓寒(左)、春樹。網上圖片

彭彩綸

 新時代的寫作被指是消費文化的產物,文字成為得心應手的賺錢兵器,有人說,要成為文學市場的霸主就要講求銷售業績,放下實力派的影子,頭上除了頂著網絡的光環,還披著一身為打造一夜成名而設的獨行風格,目標是一張張名牌大學的入學通知書與出版社的合約,文壇的新酒,到底是新瓶裝載的醇香還是豔麗包裝下的普通黃湯?

滿足西方文化尺子?

 2004年2月,80後女作家春樹「突然」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亞洲版的封面,傳媒這樣形容:「身穿黑皮夾克、朋克元素十足」;2010年4月美國《時代》週刊公佈2010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候選名單,韓寒榜上有名;一個個80後作家亮麗登場,不約而同都在文字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從個體的書寫到集體的出格,80後自我的表達似乎滿足了西方人的尺子,令他們成為西方眼中中國新一代的代表。

 分析者引述專門研究《時代》封面人物的Donald J. Lehnus來剖析:「那些經常出現在《時代》封面上的人物,必將被收入歷史課本。」Donald J. Lehnus在其專門研究《時代》封面人物的專著《誰在〈時代〉封面上?》上寫道:「這項對2814個封面(1923年3月3日到1977年1月3日)的研究表明,《時代》的封面是一系列的象徵符號,它們代表了當時國內外事務,代表了美國社會生活,代表了科技與藝術,代表了文明發展歷程的方向以及人類生活的其他各個方面。」

 超級敢言正是80後作家的特徵之一,韓寒曾說:「評價自己的作品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如果你太謙遜,人家會不把你當回事。如果你太自大,那對你也不是甚麼好事。」他甚至與文學評論家兼書商白燁就80後是否可稱作家、是否已進入文壇等問題爭論而演變成「韓白之爭」,言詞充滿爆炸性。

 據了解,孕育不少80後作家的「新概念作文大賽」於1998年首屆啟動,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7所重點大學聯合《萌芽》雜誌共同主辦,請得一流文學家、編輯和人文學者擔任評委,吸引大量的年輕作家參與。隨著「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社會影響力日漸擴大,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也先後加入了聯合主辦單位隊伍。

名牌大學的入場券?

 傳媒廣泛報道,網絡廣泛流傳。「新概念作文大賽」的權威性甚至令大賽獲獎者與高校之間加強了交流了解,通過競賽建立關聯,為人才輸送起了重要作用,成為高考選拔人才有利的補充形式,被譽為中國「語文奧林匹克」。以第一屆大賽為例,陳佳勇、宋靜茹、王越、楊倩、吳迪、李佳、劉嘉俊分別被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免試錄取;第二屆懷沙、張懿璿、許人傑、陳凱、李一粟、周嘉甯、祁又一、陳安棟、孫佳妮等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提前錄取;北京大學甚至通過自主招生,為新概念的獲獎者預留名額,先後錄取了張思靜、錢好等文科可造之才。

 然而,一眾努力出版創作的80後作家,其作品內容、題材形式仍然是讀者與網絡群眾的討論對象。事實上,20世紀社會進入消費時代同時為新生代的成長環境與價值觀帶來了新的衝擊,現實主義、享樂主義甚至是拜金主義或多或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與西方社會的發展有著微妙的關係。

物質豐富 消費時尚

 20世紀60年代,西方社會走向「後福特主義」,從生產主導變成消費主導,針對目標消費者推出非標準化產品,特點是積極製造各種消費需要,帶動消費時尚。由此,消閒活動也變成一種精神消費品,用錢購買以獲得精神上的體驗,又如在購物時消費者逐漸從考慮實用價值轉變成該物品所代表的身份地位,時尚與象徵意義超越了實用。當這種市場化的規律滲透入文學藝術創造的範疇,商品化的製作與推廣過程令審美亦走向了產業化。

 80後的作家群生活在這種物質較父輩更豐富的年代,寫作對他們而言較具娛樂性,作品中鮮見悲天憫人式的沉重,多見青春校園生活、個人情感抒發和對時尚生活的嚮往,而大都市成長的背景又令他們一早「適應」了消費文化與小資情調,除了李傻傻在農村成長,其他主要的80後作家隊伍都與都市「關係密切」。韓寒在上海成長生活,郭敬明雖生於四川但也在上海讀書生活,熱愛龐克與搖滾樂的春樹隨解放軍幹部父親遷居北京,輟學後加入了時尚代表群——朋克圈子,種種例子都反映都市生活已成為80後作者體驗生活的主題遊樂場,也成為不少年輕讀者的追逐目標。

實力派?偶像派?

 因著相關的內容,有指80後的作品是青春文學、是「無病呻吟」,不少80後作者的作品都承受著類似的指責之聲。就如80後女作家張悅然被視為偶像派代表,但也有不少讀過張悅然《櫻桃之遠》的讀者都認為張悅然對於女性成長的描寫成熟、隱秘、細膩。

 事實上,80後與父輩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經歷過苦難,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物質上父母大多盡量滿足,在精神上又加以呵護寵愛,很自然形成一種自我中心化的成長經驗;又因在沒有挫折的「安全」成長模式,令性格變得脆弱而自我,於是,尚未成熟的人格、身份的模糊性與認同危機、對愛情與性觀念的迷思、網絡生活充斥的人際交往……在繁忙都市下的多重身份令80後更直接的把個人的消費與享樂經驗投射到作品上,讀者很容易在作品中找到以下的詞匯:咖啡店、芝士(奶酪)蛋糕、酒吧、香水、時裝、電影………80後作家對小資、自戀、時尚的熱烈追求,淡化了以往「文以載道」的使命特質,作品中的一切一切都與消費潮流和物質時尚息息相關,而這一切又是與廣大年輕讀者群有共鳴的。然而,值得反思的是:青春時光與成長感受是否不能成為文學?

 17歲獲新概念大賽一等獎的80後作家夏茗悠,18歲擔任《光年紀》雜誌主編,已出版8本作品,因外形出眾被稱為美女作家。據報道,夏茗悠以高分考入北大影視編導專業,並被保送至復旦大學中文系,成為復旦大學當年招收的唯一一名文學寫作專業學生。她曾說:「我就想寫青春文學,希望永遠可以有顆年輕的心來寫青春文學。」至於在1982年出生、憑代表作《紅X》、《變成鬼的人》而聞名的李傻傻卻因為其出色的散文而被稱為「少年沈從文」,著名作家馬原甚至將他推崇為「80後實力派5虎將之首」,以對抗以郭敬明為首的5大偶像寫手。

 當網上正在為80後是偶像派還是實力派吵得不亦樂乎之際,無疑的是「80後」作家已成為代表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文壇活力細胞,偶像派也好,實力派也好,知名度與影響力令「80後」成為標籤鮮明的符號。

相關新聞
百家廊:80後寫作:一場文化盛宴 (2011-06-03) (圖)
翠袖乾坤:律動的女軀 (2011-06-03)
娛視觀:三條金頭髮 (2011-06-03)
琴台客聚:流水一樣的時代作業 (2011-06-03)
杜亦有道:曲事春秋 (2011-06-03)
一網打盡:選擇性尊重人權 (2011-06-03)
記憶後書:西新界故事 (2011-06-03)
獨家風景:藝術普及化 (2011-06-02)
隨想國:三山五嶽 (2011-06-02)
生活雨絲:常平國際車展 (2011-06-02)
琴台客聚:刺探情報 (2011-06-02)
一席談:望子成龍要講究秘訣 (2011-06-02)
翠袖乾坤:我的婆媽電腦 (2011-06-02)
百家廊:北京的「名片」 (2011-06-02) (圖)
百家廊:捷運台北 (2011-06-01) (圖)
翠袖乾坤:薛凱琪值得推廣的價值觀 (2011-06-01)
天言知玄:看圖識卦 (2011-06-01) (圖)
琴台客聚:巴黎的邂逅 (2011-06-01)
杜亦有道:自動受傷 (2011-06-01)
隨想國:膽的出處 (2011-06-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