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求職騙案遏之不盡,求職者稍為「心急」,隨時誤墮「未上班、先失財」陷阱。今年首3個月,警方錄得10宗求職騙案,13人合共損失25萬元。蠱惑騙徒新興在網上討論區刊登「招聘廣告」,騙財也騙取求職者的個人資料。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上月成立專案小組,嚴打求職騙案;並提醒求職者,切勿輕信網上的招聘留言,如求職過程僅以MSN、SMS等電子渠道溝通、於公眾地方面試等,求職者須加倍小心,宜先核實公司背景。
今年首季求職騙案10宗
毋須工作經驗、只需懂得電腦基本操作、在網上介紹產品、全職月薪1.5萬元……如此「筍工」,你有否「心動」?請小心求職陷阱!消委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該會接獲14宗牽涉模特兒、幕後代唱、試辦模特兒的懷疑求職騙案投訴,相等於去年全年總數的一半,部分幕後代唱投訴涉及網上招聘廣告。
警方去年錄得56宗求職騙案,受害者達81人,年齡介乎17至77歲,損失金額共88萬元,10人被捕。去年首3個月錄得23宗,共24人受騙,牽涉金額達55萬元;今年首3個月則錄得10宗騙案,13人合共損失25萬元。過往的求職騙案手法,包括「呃按金」,騙徒通常訛稱聘請帶貨員,著事主運送貴價電子產品到指定地點,並要求事主繳付數百至數千元按金;也有騙徒招人推銷金融產品、美容產品及課程等,但借詞事主欠缺相關知識,哄騙事主自費報讀相關課程。
招聘渠道滲入網絡世界
今年騙徒也「與時並進」,把「招聘」渠道從傳統的登報、口頭介紹等,滲入網絡世界,在網上討論區留言,著有興趣人士以電郵、MSN等聯絡,或登入指定網頁「登記」。警方上月底搗破一個於網上討論區招聘學生任職「神秘顧客」的詐騙案,騙徒要求事主到財務機構借款,以測試受調查機構的服務質素,至少7人「中招」,部分是大學生,合共損失25萬元。
為加強打擊求職騙案,警方上月初成立專責小組,由商業罪案調查科統籌。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陳崇成表示,小組將加強情報搜集及制定措施,協助刑事調查人員打擊案件,加強前線人員的專業訓練及宣傳教育,並繼續與勞工處、消委會合作。他提醒求職者,切勿急功近利,他反問:「絕世好工是否那麼容易找到?」
根據現行法例,干犯串謀欺詐罪或欺詐罪,一經定罪,最高監禁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