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許祖紳(左二)指出,不確定出血的位置是造成治療小腸出血出現困難的主要原因。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劉初進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劉初進)過量服食消炎藥和止痛藥,或消化不良等均會引致小腸潰瘍及出血,由於小腸迂迴,過往多數採用單球小腸鏡檢查,但只能窺視全條小腸的20%情況。中文大學於06年引入雙球小腸鏡,能深入檢查到60%小腸,更能仔細地檢查病變的情況,準確地確定病變的位置,甚至能即時為小腸止血,一旦發現有瘜肉更可即時切除,讓病人免除接受手術之苦,但求診者需自費3,400元才能接受該服務。
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腸胃及肝科專科醫生許祖紳指出,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成因是,長期或過量服用消炎藥或阿士匹靈等藥物,及患有先天性病症如貧血症等。他指出,消化道出血中,以胃出血居多佔75%,其次是大腸出血佔20%,小腸出血則佔5%。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為例,每年處理約1,000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當中約有50名小腸出血病人。雖然小腸出血的發生機會偏低,卻最難找出出血的位置。
許祖紳解釋,由於小腸太長,加上盤曲又重疊,整條小腸內的環境相若,使醫生難以標示或確定出血的位置,令治療小腸出血添困難。他表示,一般腸出血病人需預先接受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排除胃部及大腸出血可能性後,才會檢查小腸。
逾半病人成功查出各種病症
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與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自06年合作,至今已為102名病人進行144次雙球小腸鏡檢查,逾50%的病人成功檢查出小腸潰瘍、微絲血管出血、小腸腫瘤等病症。當中一宗個案接受檢查時「穿腸」,及後接受外科手術補救已康復。
現年39歲的鄭先生,07年曾因胃腸出血5次入院,接受過11項腸道檢查,仍找不出病症。於今年1月進行雙球小腸鏡檢查後,終確診為梅克爾憩室。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陳家亮表示,梅克爾憩室是先天性病症,一般放射科的檢查並不容易診斷出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