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骨科專科醫生楊揚估計,香港每天約有700人「拗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寶瑤)俗稱「拗柴」的腳踝關節扭傷是常見情況,但傷勢可大可小。有骨科專科醫生推算,本港每天約有700人「拗柴」,當中5.1%人傷勢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永久性創傷。一般人在「拗柴」後多數靠跌打治理,但醫生表示跌打可能治標不治本,更有可能延誤醫治,錯失治療機會。他表示,「拗柴」後數天至一星期是治療的黃金期,及早打石膏或戴上固定支架能收顯著療效,若病情仍未改善,則應考慮接受磁力共振檢查,嚴重者或需進行腳踝關節置換。
進行籃球、網球、行山等運動,甚至穿高跟鞋,都是最常導致腳踝關節扭傷的原因,部分港人在受傷後會「睇跌打」,但骨科專科醫生楊揚指出,跌打只有助促進血液循環,讓患處消腫,卻無法治療受破壞的軟組織及鬆脫的韌帶和踝關節,白白浪費最有治療成效的黃金期。
楊揚引述《骨與關節外科雜誌》的研究指出,全球每天每1萬人當中,有1人「拗柴」。楊揚以香港人口推算,每天約有700人「拗柴」,料當中36人傷勢嚴重。他解釋,當傷者的踝關節猛力向內翻或外翻,嚴重者會導致關節腫脹、劇痛和發炎,韌帶更完全撕裂,關節失去支撐而造成不穩及血腫。
扭傷後3月仍續痛 應磁力共振檢查
軟組織及韌帶的自我修復能力低,復原期可長達3個月以上,不及早治療會導致嚴重後遺症,包括重複性「拗柴」、關節炎、不常見的踝關節退化、雙腳變形、活動能力下降等。楊揚提醒市民,「拗柴」後數天至一星期是治療的黃金期,治療成效明顯。如扭傷後3個月仍持續出現疼痛,應考慮接受磁力共振檢查,了解軟組織及韌帶有否受損。
若情況嚴重,傷者可接受手術治療,一般會以關節內窺鏡手術檢視並清除鬆脫的軟組織,固定並縫合外側韌帶;另外,也可接受軟骨組織再生術,以膝蓋軟骨或培植軟骨,填補腳踝軟骨空隙;對於更嚴重者,可能要以腳踝關節融合術或腳踝關節置換,作為「終極」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