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羊璧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人物眾多,各有特長,事件紛起,不斷地吸引人讀下去。不過,讀到了諸葛亮之死,以後的興趣就低下去了。諸葛亮的智慧、神機妙算,使他成為這部巨書的中心人物。
諸葛亮多知,常常能夠預先推知事物的發展。「隆中對」就是出名的例子,當時還沒有出現魏、蜀、吳三國,但他已經料天下將分屬三大雄王,對劉備說:「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佔人和」,後來事情發展,果然如此。不過這並不能以為諸葛亮能以個人的智慧改變天下大勢,而是他一向留意時局,知道將可能有這樣的發展吧了。他是善於分析客觀形勢的。
不過,諸葛亮那時候的知識分子,大都要用很大的精力去學看天文,那時人們普遍認為天上那麼多的星辰,與人間的大事變動,是互相印照的。天上星辰有甚麼變化,人間也會有相應的變化。他勸劉備先建立根據地,理想地方是荊州。劉備說:「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安忍奪之?」這時諸葛亮就談天象了。諸葛亮說,「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人世。」他由天象知道劉表將快去世,他的兒子劉璋能力很弱,所以,劉備為了大局,也是應該去取荊州的。就這樣,劉備決定了發展的方向。儘管諸葛亮當時的建議,主要還是依據對客觀形勢的分析,但他提出天象來加強他的論點,可知那時人們很相信天象與人事相應。諸葛亮多知,自然也通曉天象。
第一○三回,「五丈原諸葛禳星」,更直接寫諸葛亮不但通曉天文,還能夠通過祈禳來改變天象預示的趨向。當時他正與一個很不好對付的強對手司馬懿相持。身體已經很不好,司馬懿判斷孔明「食少事煩,豈能長久。」這是客觀的判斷,那時的諸葛亮實在已過分勞累了。
那夜,諸葛亮仰觀天文,見「客星倍明,主星幽隱,相輔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對助手姜維說:「吾命在旦夕矣!」姜維建議諸葛亮「用祈禳之法挽回之」,諸葛認為也只好試一試了,他的祈禳之法,是由四十九名甲士穿黑衣持黑旗,隱繞帳外,他自己在帳中祈禳。「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一紀是十二年,人若果能有方法使自己增壽十二年,太神奇了。
諸葛亮祈禳終於失敗,原來他正在忙於作法的時候,魏兵來攻,大將魏延飛步入報,「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於是諸葛亮嘆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這時諸葛亮吩咐安排後事了。
祈禳延命,不可信,古今也沒有人做成功。諸葛亮有超人的智慧,但這件事證明人的主觀努力不能完全改變客觀的發展,這件事不足以增加孔明之「明」,但他的確把那時代認為應有的知識,最頂尖的學問,都學了,用了。
這個故事還說明那時人們是如此地相信天上的星辰與人間的大事,很有具體關連的。諸葛亮也是這樣認識的,他知道自己的將星在哪裡。
諸葛亮還安排,對外不發喪,他自己的陰魂會維持將星不墜,使司馬懿不能確信他已死。說起來,這些都是無稽的道術了。這不能增加人們對孔明的敬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