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產內地嬰 迫爆健康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早上十時許,油麻地母嬰健康院內已擠了上百人,有成年人有小孩,也有不少剛出生的嬰兒,當中大部分是操普通話的內地人。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嚴敏慧、陳寶瑤) 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令香港產科服務瀕臨崩潰,相關「後遺症」更蔓延至全港母嬰健康院。衛生署表示,過去5年使用健康院服務的嬰幼兒中,有14.9萬人(佔49%)來自父母雙方皆非港人(雙非)或父母其中一方非港人(單非)的跨境家庭,其中「雙非」嬰兒人數佔新症比例更由12%升至近19%。這批嬰兒「迫爆」健康院,以九龍及新界東最「重災」,並令醫護工作量倍增。有健康院駐診醫生表示,每日做不停,經常超時工作,部分「港媽」更因健康院過於擠迫,寧願自費光顧私家醫生為子女接種疫苗及檢查,變相令港人使用服務的機會減少。

 衛生署轄下有31間母嬰健康院,主要為初生至5歲的嬰幼兒提供服務,包括疫苗注射及身心發展評估等。曾在多間健康院駐診、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表示,隨著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人數大幅增加,過去5年在健康院接受服務的「港生內地嬰」隨之飆升,醫護工作量增加超過2倍。她說:「每日做不停手,飲水去廁所時間也沒有,超時工作只是等閒事。」她更稱,不少新生嬰兒是由中介人帶隊打針,「中介服務包接送打針,不時有人一次帶數名內地媽媽,抱著嬰兒來檢查」。

港媽寧自費接種疫苗

 衛生署數據顯示,九龍及新界東的健康院是「重災區」,有41%新登記的嬰幼兒來自「單非」家庭。該名健康院醫生透露,港鐵沿線或碼頭附近的健康院「最旺場」,包括油麻地、西九龍及粉嶺健康院等。有在油麻地健康院工作的醫生表示,該院「港生內地嬰」佔多數,候診大堂經常被內地媽媽「迫爆」,更曾有「港媽」因為健康院過於擠迫,寧願自費光顧私家醫生,為子女進行疫苗接種及檢查。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到油麻地健康院實地視察,早上10時許診所已擠了上百人,大部分候診人士操普通話,有人手持港澳通行證,抱著嬰兒在登記處辦理手續,「港爸」、「港媽」少之又少。記者亦發現一名疑似中介人的中年婦女,帶領數名內地父母到場,教他們出示甚麼證件、登記手續等。求診者眾,健康院內一片忙亂,登記處大排長龍,候診大堂「迫爆」,談話聲、叫喊聲、嬰兒哭聲此起彼落。「小孩都等得不耐煩了,這麼多人醫護根本應付不了。」已等了2小時的「港媽」徐小姐邊哄著小孩邊說。

醫生協會促增聘人手

 衛生署數據顯示,2006年至去年期間,約有307,500名嬰兒於健康院登記接受服務,當中約51%(即15.8萬)嬰兒的父母均為香港居民,49%(14.9萬)嬰兒來自「雙非」或「單非」家庭,當中「雙非」嬰兒接受健康院服務的人數不斷上升,由2006年的6,900人增至去年的12,500人,佔新症比例則由12%升至近19%。若以每年「雙非」兒童在港出生數字推算,約40%人會回流香港接受服務。

 政府醫生協會會長曾尚賢表示,早年因為香港出生率下滑,衛生署曾縮減健康院服務,但現時內地孕婦湧港產子令情況有所改變,當局有需要進行全面檢討,包括開設更多健康院及增聘人手提供服務。他又認為,港府雖然決定明年削減公立醫院接收內地孕婦分娩名額,但在私家醫院出生的嬰兒,同樣會到健康院接受服務。

 同時,隨著這批嬰兒日漸長大,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及學生健康服務等的需求勢必上升,促請當局盡快進行評估及規劃,以防有關服務出現「爆煲」情況。

相關新聞
區選前須堵漏洞 各界撐如期通過替補方案 (圖)
他信妹英祿大勝 泰國首誕女總理 (圖)
港股迎「七翻身」 專家料下半年闖二萬五 (圖)
香港下半年料70新股排隊上市 (圖)
內地非製造業PMI連降兩月 (圖)
研究報告:中國經濟料無滯脹風險 (圖)
港產內地嬰 迫爆健康院 (圖)
日外相訪華 修補日中關係 (圖)
雨後熱浪襲 南中國「高燒」 (圖)
勇接陌生墮樓童 杭州婦膺最美媽媽 (圖)
內地逾千院校共負債2600億
王岐山:多措並舉助小企融資
郭炳湘:政府若開綠燈 居屋3年建成 (圖)
友好協進會已籌7千萬基金 (圖)
財爺倡政府帶頭用科研成果
收費亭繳費挨撞 洋騎士枉死大隧 (圖)
英王儲查爾斯頻召高官被轟干政
藍營「立委戰」陷困境 五選區尚欠戰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