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港推行預先包裝食物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剛滿一年,智經研究中心調查發現,有市民以為膽固醇、添加劑屬標籤資料,建議港府加強公眾教育。 香港文匯報記者鄭佩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佩琪) 港府推行「1+7」預先包裝食物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剛滿1年,智經研究中心調查發現,近18%受訪者稱購買包裝食物時沒有參考營養標籤,當中20%稱因為不明白標籤內容,有市民誤以為膽固醇、添加劑屬強制標籤的資料;21%受訪者不知道「三低一高」健康飲食指標的具體內容。中心建議港府加強公眾教育,並進行針對性宣傳,讓市民按照身體健康狀況,購買合適的包裝食物。
智經研究中心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在上月初以電話訪問1,005人,調查市民對營養資料標籤制度的認知度。結果顯示,67.4%受訪者為選購較健康的食物而參考營養標籤,近80%人認為標籤制度有助消費者挑選較健康食物;惟有17.6%受訪者稱購買預先包裝食物時,沒有參考營養標籤,當中有20.1%人稱看不懂營養標籤;25.6%受訪者解釋經常食用有關產品,故毋須參考標籤。
建議加強教育提高認知
調查也問及市民對低脂、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的「三低一高」健康飲食指標的認識。85.4%受訪者稱聽過有關指標,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指出何謂「三低一高」,有20.9%受訪者稱不知道指標的具體內容。智經研究中心政策倡議總監黎穎瑜昨表示,受訪者以為「少肥」屬其中一項指標,反映市民對「三低一高」的認知度仍有待提高。
對於部分產品的營養標籤字體過小,或以「少糖」、「少甜」等聲稱作招徠,黎穎瑜認為市民應自行判斷聲稱的真偽,當局暫時毋須立法規管。智經研究中心理事李國棟醫生表示,有市民誤以為營養標籤資料包括膽固醇、添加劑,建議港府加強公眾教育,並進行針對性宣傳,提高市民對營養標籤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