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大校長沈祖堯(左一)帶領醫科生為烏干達的兒童診症。 中大提供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歐陽子瑩) 距離香港逾5,000公里的非洲烏干達,長年飽受戰亂、疾病及貧窮蹂躪,為了向這片貧乏的土地送暖,香港中文大學15名學生在校長沈祖堯的帶領下,上月遠赴當地做義工,為孤兒及婦女義診、建宿舍等。一班生於富裕社會的大學生,幫助別人之餘,亦體驗了第三世界雖貧窮但樂觀的生活態度,領悟到知足的道理。沈祖堯表示,未來會繼續與當地的組織合作,計劃每年派出醫學院及商學院的師生,協助當地提升醫療知識及管理水平。
助愛滋肢殘婦裝扮重建自信
中大善衡書院的15名學生,來自不同學系,於上月6日至19日,聯同校長沈祖堯及善衡書院學生輔導長黃錦波教授等,與烏干達的義工組織Watoto合作,到烏干達做義工14天。義工團到訪多個兒童村莊,為孤兒安排活動,又探訪當地感染愛滋病及肢體傷殘的婦女,為她們裝扮,重建自信。一班學生與校長更出錢出力,與當地工人合作,由平地開始,逐塊磚頭徒手蓋建學生宿舍。
5名醫科生在沈祖堯的指導下,為當地兒童及婦女義診,首次為別人看診的一年級生曾舒蘭表示,當地的醫療設備簡陋,不少病人得不到基本的治療,令她感受深刻,決心將來要重返烏干達服務。
藥劑系一年級生張鈺坤稱,出發前抱住去幫人的心態,但回程後卻發現自己獲得的更多,「看到當地兒童的笑容,發現快樂可以很簡單,其實自己擁有的已經很多,現時更加知足。」他與另外9位同學,回港前決定合力助養1名6歲的孤兒。
烏干達遠較香港落後,到當地生活難免不習慣。沈祖堯笑稱,當地食物「相當難食」,而且經常突然「斷水斷電」,即使有水供應,花灑的水亦如「眼淚水」。但他表示,就是這些經歷令學生深深感受到幸福非必然,是行程的最大得著,「大學生常被指生活在象牙塔內,只顧學業及找出路,有關服務可擴闊他們的世界觀,體驗遠比在學校學到的更多。」他認為,單單一次的服務並不足夠,中大已與Watoto達成長久的合作共識,計劃每年派出醫學院及商學院的師生,支援當地的醫療、協助培訓管理人員及創業自力更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