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近幾個月一系列的慈善事件風波,已演變為中華慈善總會等幾大慈善機構的信譽危機。圖為北京市的中華慈善總會辦公區。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最新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郭美美」事件後,內地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急劇下降,以慈善會和基金會為主的NGO接收捐款數額劇減86.6%。政府接收到的捐款及受助個人直接接收到的捐款則顯著上升,顯示內地民眾對公益慈善組織的信任度降至冰點。民政部官員表示,近期發生的慈善風波將加快慈善業立法規範的步伐。
紅十字會「郭美美」、慈善總會「尚德詐捐門」、青基會「中非希望工程」,近幾個月一系列的慈善事件風波,已演變為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青基會等幾大慈善機構的信譽危機,動搖了公益組織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近來,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紅基會等慈善組織都表示,募款難度增大,一些有捐贈計劃的企業考慮延遲捐贈,很多網友表示不再捐款。
點對點捐贈增加
據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統計,今年監測到的社會捐款總量未發生明顯波動,以社會捐款總量為例,3至5月為151億元,6至8月亦達121億元,其中以個人身份捐贈額波動也很小。但是慈善組織獲得的捐款卻大幅下降,3至5月慈善組織接收捐贈總額62.6億元,而6至8月總額降為8.4億元,降幅86.6%。
與此同時,政府接收到的捐款以及受助個人直接接收到的捐款顯著上升。今年3至5月,政府接收的捐贈總額約為70億元,受助個人直接接收到的捐款額僅為3887萬元,到6至8月政府接收的捐贈總額上升到90億元,受助個人直接接收到的捐款額大幅上升至1.27億元,增長了220%多。
據《京華時報》報道,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郭美美事件後,全國捐贈總數沒有太大變化,說明人們的捐贈意願並未因為郭美美事件大幅降低,但受贈單位發生了很大變化。公眾選擇慈善組織來捐贈的概率降低,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對慈善組織的不信任。
或加快法規出台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慈善和社會捐助處處長鄭遠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期的一系列慈善事件及社會的反應,一定程度上推動、加快了慈善行業規範的出台。
2009年開始起草的《社會募捐條例》以及《慈善法》至今難產,鄭遠長坦言,進展不理想,相關部門對一些關鍵問題還沒達成共識,如公益慈善組織的界定、慈善事業的管理體制、慈善的監管機制等。
鄭遠長表示,近期一系列慈善事件對慈善立法有很大啟發。慈善機構必須實行行業化監管,對公益慈善組織進行嚴格界定,並制定特殊的、異常嚴格的監管體系和行業規則。
本月23日,民政部公佈最新起草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並徵集意見。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或是民政部著手整頓公益慈善業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