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貞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
機管局早前公佈了《機場二○三○規劃大綱》,為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區域及國際航空中心的優越地位,提出了兩個方案,包括興建第三條跑道以及提升現有雙跑道系統設施。從香港未來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興建第三條跑道不僅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緩。香港國際機場如不及早積極擴展而蹉跎歲月,本港的航運領先優勢便會一去不返,正正是愧對市民,愧對後人。
航空業:香港的經濟命脈
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自由流通的國際城市,發達的航空運輸,不僅是本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還為其他行業,以至教育、文化、體育的國際交流,提供著有效支援。先進的航空業,更有助吸引外資,令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的外來直接投資熱點。
中國以至亞洲諸國已經成為環球經濟動力所在,帶動亞太區的航空客貨運量每年增長百分之七;而中國未來十年的航空運輸市場年度增長率,高達百分之十一至十四。此外,中國的私人飛機以每年百分之廿五的速度大幅增加,外國有媒體甚至預計中國十年內便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多私人飛機的國家。香港航空業如果因跑道不足而限制處理能力,無法應付區內航空客貨運的龐大需求,將嚴重窒礙本港的經濟發展。
面對強勁增長,亞洲各地機場早著先鞭,積極部署擴建。首爾的第四條及吉隆坡的第五條跑道將於2020年落成;目前已有兩條跑道的曼谷、台北和新加坡機場,亦計劃增建新跑道。內地的機場發展更見迅速,北京機場的客貨運量已超越香港;上海浦東機場的第三條跑道早於2008年投入運作,而第四及第五條跑道亦預計於2015年建成。毗鄰的廣州機場,會由兩條跑道增至五條,到2016年可處理多達六十萬架次航班升降,是香港目前處理能力的一倍。此外,深圳機場亦計劃由一條跑道增至三條,五年內處理航班升降的能力也將超越香港機場。本人非常認同香港集思會召集人劉勵超先生的觀點:「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香港國際機場如不及早積極擴展,蹉跎歲月,本港的領先優勢很快便會一去不返,重蹈當年東京成田機場因未能加建跑道而失去區內主導地位的覆轍。」
香港優勢所剩無幾
八、九十年代,香港曾經是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訊息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旅遊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等,可如今還有幾個中心呢?根據國家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香港對外貿易只有二、三千億美元,而單單廣東一個省的對外貿易就有八、九千億美元,顯示香港的貿易中心地位已不復存在。而物流方面,香港的集裝箱外運數量早已被上海、新加坡超越,而旅遊業已經持續幾年錄得來自歐、美、日本等國的遊客人數下降,現在主要靠內地遊客維持市場增長。事實上,除了金融中心暫時仍能保持外,其他中心要麼名存實亡,要麼岌岌可危,如果連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這樣純屬基建項目的工程都要反對,那香港還有甚麼優勢可言,香港還要不要發展,香港的繁榮富裕如何保持?
興建新跑道一般需時長達十年,我們強烈呼籲政府在充分考慮通脹而造成的成本壓力下,盡快作出興建第三條跑道的決定,把握外圍利好的經濟環境,趕上我們周邊正在全速發展機場設施的城市。否則香港將會喪失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對本港的競爭力帶來重大的打擊。
鞏固港航空樞紐地位
本人認為,新跑道設計的著眼點,應更多放在爭取及吸引國際航線旅客和貨運上,以進一步鞏固香港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因此,政府在建設第三條跑道時,應以國際航機的升降規格進行設計,以達至更佳的經濟效益。我們亦建議,在興建新跑道的同時,政府可一併考慮相關的配套設施及發展。在珠三角內,有多個機場正在運作,包括深圳及廣州等。為有利於整合珠三角地區的良性發展,我們認為,香港國際機場與深圳機場可互為補足,互相分工,通過落實港深機場鐵路專線,發揮兩地機場的優勢,如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航空的交匯點,而深圳機場則發揮內地航空的樞紐,配合新跑道的落實,互惠互利。
「十二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而興建第三條跑道正能配合發揮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獨特作用,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我們期望社會各界能支持落實興建,讓香港乘著新跑道攀上高峰。
可引入更多環保設計元素
對於有團體認為興建第三條跑道會令空氣污染指數飆升,及影響到東涌居民的健康,有專家回應,即使興建第三條跑道後航班增加,也不一定會令環境惡化,因為科技進步,可減低碳排放量。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環境總監Pteele針對香港興建新跑道就指出,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可望在二十年內,更換新型飛機提升能源效益,減低碳的排放量。
本人認為,環保團體的擔憂亦不無道理,鑒於大家都非常關注環保問題,我們建議,新跑道的興建在嚴格控制造價成本的基礎上,可以引入更多環保設計的元素,如客運大樓的設計,包括製冷系統、照明系統及用水系統等,把香港機場打造成更環保、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機場,藉以提升形象及贏得國際讚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