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感化VS教化:談中華文化與國民教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31]     我要評論

黃富榮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席

 對中小學生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無論在課堂內外,慈母(中華文化)都應起主導作用,而嚴父(國民教育)只會在課堂上以配角的身份出現。可能有人會質疑,國民教育的教化功能被淡化的話,中小學生不就很難對國家產生認同嗎?我認為不然,對國家的認同感並不是被教出來的,而是經感化後油然而生的。真正成功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須由課堂內外的共同作用,它是「感化」唱主角、「教化」當配角的過程。

 中華文化與國民教育有何關係?甚少見到媒體或學界討論這個議題。如果以雙親作喻,「國民教育」就如嚴父的形象,他總有那麼多的家國理念傳授給你,讓你謹記他的教誨做一個愛國的人;而「中華文化」則扮演著慈母的角色,她不會有那麼多的教化,而總是默默地用文化藝術感化著你,讓你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國」這兩個字的分量。

「感化」應多於「教化」功能

 而今日香港的中小學生,就是這對父母所養育的孩子,只有這對父母協作配合得好,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成功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我認為慈母(中華文化)要唱主角,而嚴父(國民教育)應成為配角,從而達到情理兼融的境界。課堂上,「感化」應多於「教化」功能,明智的老師應從文學、藝術、歷史等多角度帶領學生體驗中華文化之美,而體制、政治等抽象概念則最好只作為常識來普及。

 慈母(中華文化)不僅在課堂上滋養著中小學生,她在課外活動中也顯得尤其重要。學校為了讓學生體驗中華文化,常組織他們去博物館、藝術館等地參觀傳統書畫、金石文物展,從現實情況看,這些展覽很多並不符合當下中小學生的審美趣味,已是常客的他們經常走馬觀花,久而久之這些展覽成了他們眼中的教條。

 事實證明中華文化可以以生動活潑的形象示人,去年11月於本港展出的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吸引100多萬人次觀看,包括大量的中小學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動態的中國畫,不禁被宋代孩童在虹橋旁與小豬追逐、船隻桅杆碰到岸邊眾人慌忙拉扯等情境逗樂。「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也是個鮮活的例子,賽龍舟習俗自古有之,但在國際城市香港,卻巧妙地以「國際邀請賽」的形式出現,每年的賽事吸引了來自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國的龍舟隊參加,不同膚色的朋友齊賽龍舟,多了層文化交流的意味,極具視聽之樂,這是傳統端午節目所無法觸及的高度。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功夫在課內,更在課外。慈母(中華文化)應一改其含蓄凝重的老婦人形象,用現代化的理念使自己變得生動活潑,這樣才會消除與中小學生之間的代溝。

中華文化應起主導作用

 與此同時,教育局、中小學、乃至我們這類文化社團都應反思一個問題:當我們為中小學生準備文化節目時,是否過於強調學術性、藝術性等成人化價值,從而忽略了他們心靈上的感受,於是在我們看來所謂大師級的書畫作品,在他們看來其實只是教條而已。如何抓住中華文化的精髓,用創新的方式策劃出中小學生真正喜愛的文化活動,則亟待教育及文化工作者付諸行動,之前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辦的《墨池》演出節目—書法.音樂.詩就是個成功案例。

 顯然,對中小學生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無論在課堂內外,慈母(中華文化)都應起主導作用,而嚴父(國民教育)只會在課堂上以配角的身份出現。可能有人會質疑,國民教育的教化功能被淡化的話,中小學生不就很難對國家產生認同嗎?我認為不然,對國家的認同感並不是被教出來的,而是經感化後油然而生的。

 真正成功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須由課堂內外的共同作用,它是「感化」唱主角、「教化」當配角的過程。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中央支持香港教育文化 青年人受惠最多 (2011-08-31)
廿四味:《蘋果日報》力捧「西藏國」球衣為哪般? (2011-08-31)
感化VS教化:談中華文化與國民教育 (2011-08-31)
東張西望:「九二共識」靈魂就是一個中國 (2011-08-31)
內地升學 拓寬眼界 促進交流 (2011-08-31)
野田佳彥拜相贏在「小澤魔咒」 (2011-08-31)
集結溫和力量 防範民粹主義 (2011-08-31)
打擊綜援騙案 致力情理兼備 (2011-08-31)
龍聲飛揚:排除內耗干擾 抓住發展機遇 (2011-08-30)
李副總理帶來文化教育政策造福青年 (2011-08-30) (圖)
激進派助外傭爭居權的選票考量 (2011-08-30)
政治爭拗 敗事有餘 (2011-08-30)
國民教育促成長 增撥資源助推行 (2011-08-30)
美國成欠一屁股債的「世界警察」 (2011-08-30)
來論:香港不能錯失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2011-08-29)
專稿:成功舉辦大運會 深圳更上一層樓 (2011-08-29) (圖)
推行國民教育的一些方法 (2011-08-29)
田園快語:一卡省港行 宜加以擴展 (2011-08-29)
諮詢變暴力鬧劇 誰是同謀? (2011-08-29)
中國的崛起是歷史的回歸 (2011-08-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