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祥 時事評論員
美國副總統拜登於2011年8月17日對中國進行為期6天的正式訪問。在與溫家寶總理的會談中,拜登強調美國政府非常重視美國國債的安全和穩定。8月21日,拜登在四川大學發表演講時重申,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是安全的。保守估計,中國持有美國的國債總額超過1.1萬億美元。
拜登對中國領導人和老百姓一再保證美國國債信用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美國國會剛好在8月2日通過了總統奧巴馬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的法案,從而避免美國政府出現債務違約的危機。該法案使美國的國債上限由原來的14.29萬億元上升至16.39萬億元。以2010年美國的名義GDP總額14.52萬億元和同年GDP年增長率2.9%計算,就算美國國民用盡2011年的GDP,仍然未足夠清還所有的債務。
美國以債支「軍」
這次美國國會通過提高國債上限和削減赤字的法案不是沒有條件的,其中的一個條件就是在未來10年內削減3,500億美元國防開支。新任國防部長帕內塔卻隨即警告,如果國防開支再遭大幅削減,將會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自2001年開打阿富汗戰事以來,美國共用去直接的軍事開支總額達到3,210億元,平均每年32億元。此外,自2003年軍事入侵伊拉克以來,美國在伊拉克的軍費總額就達到7,840億元,平均每年980億元。儘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使美國的GDP增長率在2009年跌到負2.66%,美國2010年的國防開支預算仍然達到6,923億元,比2009年的5,154億元還多出34%,佔全球各國國防開支預算總和的43%。2012年美國的國防開支預算總額為7,074億元,其中海外軍事行動開支預算(含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為1,175億元,佔國防開支預算總額的17%。這些都是美國自詡為「世界警察」之名而實際上推行「全球霸權主義」之實的代價。
儘管債台高築,美國的全球軍事部署並沒有收縮之勢,除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事還在持續外,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乘出席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之機,高調聲稱美國要「重返亞洲」,並提出美國高度關注從來未有發生過的所謂「南海自由通航問題」的「南海言論」。顯而易見,美國企圖利用南海的主權爭議,聯合越南和菲律賓等一些東盟國家,對我國實行圍堵和遏制的戰略部署。
華盛頓的「有心無力」
雖然美國已經認定全面遏制中國崛起是其主要的國家目標之一,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態勢每況愈下,並且可能要面對二次衰退的厄運。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事仍然持續,美國在未能從中抽身之餘,對亞太地區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是「徒有軍事心,而無經濟力」。
在南海主權爭議的問題上,近期那些有意染指南海資源的東盟國家對美國「眉來眼去」,非要把這位「世界警察」拉下水不可。然而,美國心中的如意算盤卻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除非「野火直接燒身」,否則美國只會願意對這些東盟國家提供「口惠而實不至」的「等距離支援」。除了在外交上「聲援」從而煽動這些東盟小國長期與中國對抗外,美國最大可能做到的就是提供有償的軍事援助,乘機大做軍火生意,這是美國歷史上一貫慣用的「脫貧伎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