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偉賢表示,廠商聘用港實驗所為指定產品進行檢測,為業界帶來更可觀的收益。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羅敬文)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早前宣布支持香港發展檢測認證業,提出容許獲港府認可實驗所參與運銷內地的香港加工品檢測工作。有香港實驗所表示,正構思申請參與電器產品的檢測工作,並指新政策下為業界帶來連鎖效益,香港檢測技術獲內地認可後,料每年可帶來3,000萬元收益,遠超當局預期。
內地「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涵蓋23項加工品,今年初獲內地批准其中4項經香港加工產品,一經港府認可的實驗所檢測後,再取得內地指定化驗單位認證,有關產品便可運銷內地市場。隨著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早前宣布,將該安排所涵蓋的4項產品擴大至全部23項,使香港私營實驗所有更大的商機進軍內地檢測市場。
在港成立逾半世紀的香港通用公證行,今年7月中已取得參與有關玩具的檢測工作。該公司消費品檢測部總監黃偉賢表示,在申請參與有關玩具測試時,已投放資源購買儀器及培訓人才,隨著內地再對香港放寬檢測市場,現正構思申請參與電器產品的檢測工作,並會著手籌備,以便在日後公布詳情時,可立即申請有關資格。
認證23項加工品 年貨值15億
香港檢測和認證局早前作出評估,初步統計經香港運往內地的23項加工品,每年貨值高達15億元,以檢測費約佔產品貨值1%至2%計算,香港實驗所能從中分得一杯羹,每年額外進帳1,500萬至3,000萬元收益。不過,黃偉賢相信這是較保守估算,因當局尚未計算獲認可實驗所因取得有關資格而帶來的連鎖效應,並會吸引更多廠商選擇他們的服務。
在舊制度下,海外廠商運銷內地的指定產品,須選用內地檢測單位。黃偉賢表示,廠商因開放市場而可選擇香港實驗室,部分廠商除了聘用香港實驗所為指定產品進行檢測外,亦會連同其他非指定產品一併進行檢測,為業界帶來更可觀的收益。他又稱,能吸引商界使用香港檢測服務,除了因為香港實驗所符合國際檢測水平的技術外,多年來業界建立的口碑也功不可沒。
盼再開放市場 不限加工
黃偉賢表示,開放內地市場的效益難以立竿見影,仍需時觀察市場的變化,香港實驗所會因應需求增加人手及投資。不過,他認為香港加工業日漸式微,若開放市場只限於本地加工品,發展空間始終有限。他建議,兩地政府長遠應就開放內地檢測市場再作探討,研究將所有香港廠商生產、未必在香港加工的產品,也納入受惠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