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期刊業的後香港時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去年由國際期刊聯盟FIPP和INNOVATION創新媒體公司推出的《世界期刊創新報告》(INNOVATIONS IN MAGAZINES WORLD REPORT),搜羅全球期刊行業經典案例,以呈現世界優秀雜誌的運營創新理念及成功之道。今年他們的《2011創新報告》,首次獨家授權中文版給中國期刊協會,本月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台地區同步發售,定價不菲,1980元人民幣,已經比英文版299英鎊還便宜了1/3。

 厚度猶如大部頭教材的原報告,並沒有將中國區納入視野。中文版的引入,不僅預示著中國期刊業對行業高端分析類資訊的需求,也是近十幾年來,尤其是內地期刊業,視覺文化、消費市場開始成熟的反射。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部分內容由中國期刊協會提供

 2007年,香港三聯出版《號外》30周年紀念套盒《號外三十》,從過去300多期的雜誌裡,重新拼貼一個香港社會「畫夢錄」。這本雜誌曾是香港本土精英懷舊文化icon,卻在2002年易主,新東家是中國政府經濟研究背景的內地商人邵忠,後者從98年開始收購香港傳媒產業。其實對於雜誌的前路,早在97回歸之時,《號外》已開始思考。對那時的內地來說,來自香港雜誌在題材和視覺設計上,無疑具有導向作用,但時至今日,隨著內地資金的注入和兩地資源的進一步互融,香港本土雜誌則通過愈來愈「去脈絡化」而達到國際化,以便被更大的市場接收。本地文化研究學者馬傑偉就曾對香港作為現代文化輸入的角色變遷,做過專門的論述。

 然而,香港、內地雜誌業跨境合作的創新經驗,能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國際市場對話,還要拭目以待。作為國家新聞總署名下的非營利機構中國期刊協會,他們在去年主辦的亞太數字期刊大會上,邀請了《創新報告》的主編做主題發言,成為他們引進《創新報告》中文版的契機。為了填補無中國區案例入選,他們更同步啟動「尋找中國期刊創新案例」活動。為此,我們聯繫到協會秘書長譚海燕女士,進一步對《報告》內容以及中國特別是內地期刊業現狀做一個評論。

相關新聞
中國期刊業的後香港時代 (2011-09-14) (圖)
《2011世界期刊創新報告》案例示範:數碼航機雜誌 (2011-09-14)
「尋找中國期刊創新案例」面向港、澳、台地區徵集: (2011-09-14)
中國期刊業市場遠未飽和 (2011-09-14)
N城記:北京/上海•四合院裡的大嶼山 (2011-09-14) (圖)
劉慈欣:科幻故事 一生講不完 (2011-09-12) (圖)
書評:「牛鼻子」回故里 (2011-09-12) (圖)
徵稿啟事 (2011-09-12)
書介:《一葉秋》 (2011-09-12) (圖)
書介:《地標:北京的空間政治》 (2011-09-12) (圖)
書介:《教學心理學》 (2011-09-12) (圖)
書介:《What Should I Do with the Rest of My Life?》 (2011-09-12) (圖)
書介:《乙男蟻女》 (2011-09-12) (圖)
香港公共圖書館 數碼化轉型任重道遠 (2011-09-07) (圖)
N城書記:上海/北京 海上風月 (2011-09-07) (圖)
要刊書事:Le Point - Publie le《觀點》11/08:(法國) (2011-09-07) (圖)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 3/09:(英國) (2011-09-07) (圖)
要刊書事:Newsweek《新聞週刊》5/09:(美國) (2011-09-07)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er 《紐約客》5/09:(美國) (2011-09-07) (圖)
島田雅彥:「王子」也是性情中人 (2011-09-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