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上海僑辦組織一次「世界華文作家『品味上海』筆會暨上海采風活動」,希望深入上海的腹地,考察上海新舊區、建築物、古蹟,每天活動節目都排得很緊密,透不過氣來,也只能走馬看花。
臨離開上海,陳丹燕問我,你這次「品味上海」之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說:「土山灣博物館」!
「為甚麼?」
「太感動了!看到一頁真正被還原的歷史。」
胡適曾說過:「歷史像一個百依百順的女孩子,你要怎樣打扮她就怎樣打扮她。」
歷史是一個經過人工細心打扮的少女。過去是這樣,今天更有甚之。她真正的面貌深埋在濃妝艷抹之下,被人為地扭曲了。
土山灣博物館位於今溝匯塘路五十五—一號,是原土山灣孤兒院的舊址。博物館以圖片、文獻、實物、投影、影視,綜合展示了土山灣孤兒院的真實面貌—
上海耶穌會在此建立土山灣孤兒院,創辦了土山灣孤兒工藝院;中國近代的新工藝,如西洋油畫、木雕泥塑、彩繪玻璃、印刷出版及鍍金鍍鎳等皆發源於此。
引述展館上面這段話,並沒有任何政治術語、文字確認這輝煌的業績,是過去一直被刻意描黑的耶穌會領導的中國孤兒院所創建的。
博物館的入口處矗立了土山灣百年牌樓。這座高五點八米、寬二點二米的牌樓,我在參加上海世博會「新世紀人才發展論壇」時,曾瞻仰過、並為她所震懾了!牌樓全部是柚木雕刻。牌樓中僅是雕刻部件,便有幾千件。
這座牌樓精緻極了,很多部件是縷空雕刻的,線條流麗,精妙處令人歎為觀止。用鬼斧神工來描繪,也許已落了俗套,因這是孤兒院的孤兒在名師指導下,以專業的技術、睿哲的智慧,加上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的集體創作。
這座牌樓的遭遇,與洋人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土山灣牌樓首先於一九一四年由上海運到舊金山參加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同時還展出從土山灣孤兒院借出的百多件藝術品和工藝品。
獨具慧眼的芝加哥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代表,為這牌樓所吸引,不惜重金收購。這座牌樓後來被安放在該館的主廳展出。
此後土山灣牌樓幾經易手,一度落在紐約開咖啡館的中國人張先生手上,本來可以改變她多舛的命運,重歸華人社會,可惜由這位張先生再轉賣出去。
牌樓曾落在一位自稱熱愛中國建築文化、有意修復牌樓的美國人手上,他卻把牌樓值錢的構件變賣了。
還是由一位叫M. Woelen的洋人把她搶救出來。他是北歐建築師,他親自與上述的美國人交涉,並且訴之法庭,最後贏得官司,才得以搶救出剩餘的土山灣牌樓的構件。
這位熱心的建築師還成立基金會,進行牌樓艱巨的修復工作。這座修復的牌樓爾後一直置放在瑞典的博物館,後來經過中瑞雙方政府的洽談,於二零零九年重歸母親的懷抱。
土山灣博物館把耶穌會辦的孤兒院風貌、歷史沿革,以及由這個孤兒院所製作和創作的精湛藝術品,原原本本展示給觀眾,不加渲染,沒有口號,也沒有政治包裝,抱持一種尊重歷史的態度。
當我凝睇這個未經任何裝扮的少女,感到一股奪人的丰采,令人駐足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