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全城投入 打造綠色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炳祥講解綠色建築的重要性。

 今時今日講環保,好像有點悶,畢竟這不是一個新概念,而是一種全民運動。政府、民間組織推行環保教育多年,早已將其滲透至社會的每個角落,縱然小市民力量有限,但至少懂得從生活做起,要做到「低碳生活」並非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關鍵只是在於肯不肯去做。既然人人都有環保意識,再講甚麼「環保從生活做起」似乎有點多餘。但有沒有想過,除了「慳水慳電」這些基本環保知識外,其實我們可以做更多,將環保生活實踐得更徹底,不過這次不是從個人出發,必須全民行動,因為綠色建築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較為龐大,不只是環保設備的投入,更要從設計出發,以達到更大的效益。

綠色標籤評分嚴謹

 建築與環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建築物內的用電量佔全港耗電量約90%,而相應的發電量亦佔全港溫室氣體排放量近60%,是環境污染的幕後黑手,要做到綠色香港,綠色建築是不可或缺的項目。

 綠色建築看似容易,事實上要達到認可的標準、得到綠色標籤卻不簡單,要符合標準必須涵蓋六大部分,從建築用地、建築用料、室內環境質素、能源、水源及創新出發,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綠色建築講求整體效能,如果只從其中一項出發則不夠全面,不能得到綠色標籤。

 香港現時達標的建築物不多,只有200多幢,以商業大廈、政府大樓為主,當中大部分都是新型建築物。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會成員陳炳祥指出:「現時沒有強制建築物參與評分,以自願性質為主。不少企業大力推動綠色建築,畢竟可以提升品牌的形象,而且這股風氣漸漸演變成一股潮流,政府、大企業紛紛投放資源打造綠色空間,不跟隨潮流反而顯得落後。」當人們意識到綠色建築的重要性,自然願意投入其中,因為最終得益的始終是香港人。

從學校做起

 很多人以為綠色建築成本高,付出與得到的回報不合比例。「以前我們著重回報,付出多少便希望收到相同或更大的回報,現在則會考慮建築物的生命周期,一開始可能付出很多,而且未必即時收到回報,但十幾年後你會發現有回報,付出的可從各方面省回來。」陳炳祥說。而且綠色建築不只著重設備的運用,重要的是建築物的設計,在建築之初將設計列入考慮,可以省下很多錢。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今年在學校推行綠色建築,鼓勵學校參與。環保觀念必須從小培養,學校是培育社會精英的地方,在學校推行計劃,可以令老師、學生明白這個概念,他們投身社會自然能造褔大眾。「我們先從老師、校長做起,舉辦各類型的講座、活動,讓他們知道綠色環保的概念,再通過比賽讓他們有機會將理論付諸實行,並帶動學生投入其中,這樣效果會更理想。」陳炳祥笑言。以前環保工作總是由政府或環保組織帶頭做起,現在反而bottom-up(由低而上),以學校作為媒介,先改變自己,再將信息帶到家庭、工作中,最後引入社會,感染更多人。

 溫室效應、環境污染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只能透過不同的途徑,讓大眾知道當中的利弊,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紓緩全球暖化的問題。環保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充值,才能事半功倍。由學校出發,透過培訓教育專才、建立榜樣,進而推廣至社區,讓人們明白環保可以提升個人、社群,以至社會的生產力,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文:蘇葉

相關新聞
走進老店 認識街坊 回憶中的西營盤人情味 (圖)
全城投入 打造綠色空間 (圖)
綠色建築全港中小學生比賽 (圖)
歷史與空間:康海慣做文字刀斧手 (圖)
亦有可聞:伴君易得咎 (圖)
古典瞬間:上海博物館早期書藝欣賞
豆棚閒話:偶然發現 (圖)
百家廊:行走的權力 (圖)
翠袖乾坤:基業可否長青?
海闊天空:天池緣分之旅
琴台客聚:鄭慧書中的張愛玲 (圖)
生活語絲:新加坡賭場
思旋天地:「天宮一號」
詩幻留形:調景嶺與文學思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