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德
前文談及作者手稿的今昔實用功能以及手稿在今天的象徵意義,那是從一般的角度出發去談的;若把焦點集中在文學而言,文學界對手稿當然是有著特別重視的傳統,五四時代的作家,無論是把作品用毛筆寫在箋紙上,或寫在原稿紙上,都在日後成為作家全集的收錄對象,有的更會獨立出版,如《魯迅手稿全集》和《魯迅詩稿》等書。讀者透過箋紙或原稿紙上的字跡,彷彿如見其人,得到一種親近的感覺,這就是手稿在實用以外的作用,包括它的象徵意義和予人的感覺,由是也可以重新驗證出物件象徵意義的重要性。
這種象徵,因著時代變遷,還會有若干的變化,作家手稿在今天已不單具「如見其人」的親近感覺,更由於科技時代促使手寫痕跡銳減,作家手稿更象徵著一種思想觀念的手工生產。由於工作和傳播的需要,今天的作者當然有必要以電腦打字檔案來取代舊有的手寫方式,即站在實用的角度上,作者幾乎已沒有必要使用原稿紙,事實上在電腦上寫作亦有利於修改和保存(前提是電腦功能正常);因此當我們今天談論手寫的稿件,應該不是談論它的實用價值,而是著眼於它的象徵意義或其他正常實用以外的情志功能。
時代變遷促使我們放棄手寫,因為我們必須遷就世界大潮,亦無法抗拒科技帶來的方便和新速度;但同樣由於時代變遷,日漸使我們察覺到科技也促使情志和感通的流逝,也愈發感到手寫稿件的人性氣味,的確是科技無可取代。手寫文字的筆法、透在紙上的輕重筆跡所透現的情感、思緒、修養,都是我們即使採用「手寫板」書寫也無法取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