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煜謙講解忍大便引致大便失禁原因。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麗珠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麗珠)兒童忍大便會忍出失禁、直腸斷裂。中文大學進行全港最大規模「兒童便秘」調查發現,12.2%受訪學童有便秘問題,當中不與父母同住、做功課時間長、睡眠不足學童的便秘風險較其他學童高達近1倍。小兒泌尿教授指出,兒童長期忍便容易令便意消失,肛門括約肌鬆弛,造成失禁,呼籲家長多鼓勵子女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父母不同住 便秘風險倍增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小兒科及小兒泌尿外科組今年3月至6月進行一項全港最大型兒童便秘調查,隨機抽取10間小學,成功訪問2,318名6歲至15歲的學生。發現整體有12.2%受訪學童患便秘,其中6歲至7歲比率偏高,達16.8%。調查更發現,兒童便秘與家庭、學業壓力及睡眠習慣有關,其中「父母雙方均不與學童同住」的受訪者便秘比率達28%,較與父母其中一方或雙方同住的學童高近1倍。此外,「每天用多於兩小時做家課」、「晚上少於7小時睡眠」的受訪者患便秘的比率分別為15%及17%,也較其他學童為高。調查又發現,16%受訪兒童「即使有便意,也不願意在學校如廁」。
長做「忍者」易斷腸
中大小兒外科及小兒泌尿科名譽臨床副教授譚煜謙醫生分析,兒童在缺乏父母支持和引導下難以在家中養成良好排便習慣,加上兒童放學後忙碌的生活,甚至拖延如廁。他指出,兒童忍便與個人想法有關,不少兒童因怕被同學取笑,在學校不願去大便,加劇便秘情況。
他指出,兒童便秘病徵包括,每周大便次數僅兩次或以下;大便過硬或排便時痛等。常見成因則是兒童有忍便的習慣、受情緒困擾、進食的纖維不足及遺傳等。他指出,兒童長期忍便會令便意消失,直腸推出大便的能力也下降,更會令肛門口的括約肌鬆弛、直腸變闊,造成大便失禁。此外,當兒童用力把乾硬的大便排出,有可能令直腸斷裂及出血。
預防兒童便秘除進食足夠纖維食物,譚煜謙表示,家長應協助兒童建立良好大便習慣,學校應幫助學童對如廁建立正面的態度。
家住深圳布吉的9歲港童李正大,4年前成為跨境學童,每日乘車來港上學,即使有便意也只能忍,兩年前更在車上失禁。父母帶正大求醫,發現他因為長期忍便出現嚴重便秘,肛門括約肌鬆弛,直腸也被撐大,引致大便滲漏。經治療及養成定時如廁的習慣後,正大病情已有所控制。但今年升讀小二的妹妹正宜,去年也出現同樣症狀,正接受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