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上次談到用泛美航空旅行袋做書包,想起不同年代的書包。
我們上幼稚園,是香港的一九六幾年。那時的書包,多是國產草綠帆布包,斜揹帶,有兩個金扣。書包揹上後,挪到屁股後面,走路時拋呀拋的,十分有型。不過小時不知有型為何物,只記得書包很輕,空蕩蕩只有一兩本圖畫書,證明當時上學是多麼快樂。
升上小學,書包的款式不一而足,有繼續用草綠帆布包的,只是尺碼大點,也有用占士邦硬殼公事包的,多是男孩子;女孩會用有民國味道的籐匣子做書包。到了中學,迎來七十年代,書包真是百花齊放。初中的時候,除了一貫受歡迎的PANAM和BOAC旅行袋,最奇怪的是流行起籐籃當書包。那些籐籃當然是改良過的,針對書院女市場,約五元一隻。其實非常不實用:籃口張得大大的,放了甚麼物品人人見到,毫無私隱;追巴士趕小輪,一不小心,便會把東西倒散一地,盡失書院女的儀態!不過流行起來真沒話說,人手一個,用籃口的綑邊顏色來區分,有紅黃藍綠多款選擇。那時媽媽就說,潮流真是倒轉走了,她們小時候,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廣州,就是挽籐籃上學的。
到高中的時候,不知誰發明的,開始用一種紙手抽做書包。質地是挺結實的,用來載書簿沒有問題。外面過了膠,兩邊通常套上日本當紅明星歌星的照片。我用過一個,兩面都是絕色的山口百惠。有時會是可愛的嬰兒、貓狗、法國景色等,甚至可以自製,把自己喜歡的海報剪下來,套進去就可以。紙手抽的毛病,是每逢下起大雨,書包都有整個溶掉的危險,而且張大口的書包,始終是好看不好用。
到了大學,書包更多元化,有用印度布袋、雲南布袋,甚至甚麼都不用,用條皮帶捆住幾本書,扮有型去導修課的。我最後一個書包,是當時男女都流行的方格子長方形手挽帆布袋,全個綑上藍膠邊。一畢業,就轉用手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