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新聞圖片顯示北京大興區菜蔬收購站上,一位菜農站在貨車旁邊,看著丟滿一地的大白菜一臉無奈。原本大白菜產量和去年差不多,但今秋卻集中上市,造成供過於求,結果是大白菜滯銷。收購價格從去年每斤一元多,跌到現在的約幾毛。菜賤傷農,採購商還耍本事把白菜逐棵挑,不合格貨色都丟到地上。菜農如果把剩菜運走,還要貼上汽油錢。雪上加霜的是除了收購價下跌,菜農得與時間競賽,在天氣進一步轉冷前餘下的再賣不出去,就只有留在田間被凍壞,省得再花勞力收割。預計菜價會如氣溫一樣,是一天一天向下調。
由於市場訊息不流通,絕大部分個體小農只有參考去年政府的鼓勵方針與補貼價格作出今季選種瓜菜的決定,傾向選種補貼價格和收購價較高的菜蔬是理所當然,俟收成時同一品種大量供應市場的機會絕對地大。原意是出賣勞力換取生活費,最終是務實的農戶成了賭徒,辛苦一場還要等待農作物應市,市場開的會是紅盤或黑盤?對農戶來說,希望只有一個,就是有人可以告訴他們來年種甚麼最能賺錢,當然如政府能作出種植的協調工作,對平衡供求還是最有效的。
近年鄉鎮城市化與城市所能提供的各種工作機會,已淘空了不少鄉鎮的年輕勞動力,留下的較年長的農民如找不著生計,只會進一步鼓勵鄉鎮把集體用地用來建房。即使建成後賣不出去,建造期間所能提供的短期工作崗位及提高帳簿上的土地價值,對地方政府來說就是出色政績。問題是建房用地與農地存在競爭,幹部交出成績,房子卻賣不出,農民又靠甚麼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