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喬布斯綜合了科學發明家、行政總裁、設計家、商業投資家各種出色的才能。能夠把上述各種材幹綜合在一起的人才,並不多見。這和他所處在的時代和成長的環境很有關係。
第六,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第一代電腦當時已經出現,並且提供給中學生使用,喬布斯在這樣的環境下,有機會使用電腦,並且學會了製作電腦程序。他身邊的同學都是這樣的電腦迷,形成了一個互相啟發、互相競爭的環境。
第七,在一個非常偶然的環境下,喬布斯問及神父,上帝知不知道非洲地區有兒童面對著饑荒捱餓?神父說,全能的上帝甚麼也知道。喬布斯並不相信上帝會知道這些事情。所以他把目光轉向了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尋找東方的哲學智慧。他的童年由於失去了親生的父母,非常痛苦,也感受到壓抑,希望追尋身世之謎。他期望找尋自我,尋求解脫。在禪修過程中,他學會直覺的思維和頓悟,直觀地感悟周圍未知的人性和社會情緒。這是西方邏輯思維所沒有的靈感來源。
由於擁有了人文科學,又擁有了理工科學的知識,這兩種科學技巧結合起來,就增加了喬布斯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創新能力,他能夠把新的科技轉為為消費者服務的設計得最好的產品,這些產品首先考慮是使用者的需要、方便、舒適,以客為本。
第八,喬布斯的養父擁有豐富的機械設計的知識,而且又是一個修舊利廢的專家,經常帶他到好像深水埗鴨寮街那樣的廢品二手市場,找尋發電機和電子零件, 善於討價還價,喬布斯自小耳濡目染,年紀很小就懂得了成本計算,懂得賺錢和找尋商業機會,很有商業頭腦。這樣有利於成為一個精明的行政總裁。
第九,美國的中小學教師的師資水平很高,小孩子形成思想和創新能力主要在中小學的階段。喬布斯遇到了一位小學好老師,懂得用鼓勵的方法引導頑皮而聰明的學生,鼓勵他向數學發展,喬布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數理科目的成績就達到高中二的水平。在香港,一直以考試篩選作為教育的主要手段和目標,中小學教師的師資質素又不高,所以香港中小學的基礎並不扎實,要培養出喬布斯那樣的人才並不容易。
第十,美國政府對高科技大量投入,對大學的研究經費則由企業投入,讓有才能的、善與創業的年輕人,有良好的出路。喬布斯那一代的年輕人,大批量地成為發明家。香港的科研經費不足,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對投放在科研和設計領域的資金很少,即使有科技才能的人才,也沒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美國重點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大力搞金融創新,逐步革新,大量精英的學生,報考金融管理和法律系,理工科人才的隊伍逐步減少。美國民間已失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當工程師為榮的氣氛和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