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杜
五十年代在廣州,我們試過頗長一段「燒柴」的日子。那時解放初期廣州有不少柴炭店,有分類為「松柴」、「雜柴」、「竹柴」、「坡柴」和炭出售,所謂「坡柴」就是馬來西亞、越南等地運來之樹枝束紮,那時一紮柴習慣約為五十斤,所以那時有句粵語歇後語相當流行,便是「五十斤柴——一樂也」,因那時五十斤柴慣叫「一落」,和快樂之「一樂」同音,所以人們碰到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就會說「嘩,真的是五十斤柴一樂也呀!」
其實「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最重要所以行頭。關於柴之俗語也特多,像「死了」叫「拉柴」或「打柴」(因棺木似一桿大柴)、「床下底破柴——撞板」、「光棍佬遇著冇皮柴」、「柴桑吊孝」、「落雨收柴」、「蠻過扭紋柴」等等。今日人們已長久沒見過燒柴,連六七十年代流行過一時之屋h燒煮主力之火水爐都未見過,因此上述一切柴的俗語全部化為歷史烏有,再也不會有人說了。
當年有些更冷門的柴俗語,如一句「你有牛白腩,我有荔枝柴」,如今更說也說不清,不知何所指。「牛白腩」是牛腹帶筋之腩肉,通常要用柴火燒熬得特別久才易軟化便於咀嚼,而荔枝樹之樹枝曬乾鋸短成柴,因木質堅實特別耐火耐燒,有些人更說用荔枝柴燒燉東西或烤肉燒鴨,火焰特別夠力,燒的東西分外好吃好味,是否確實,如今燒柴人甚少,難以證實了。
「柴」之為物今已近完全消失,鄙人也年已老邁跡近消失邊沿,正是離「拉柴」「打柴」的日子也不遠矣,此乃生命循環定律,和柴之消失一樣勢所必然,平常事一件,人生如俗語,五十斤柴一樂也,嘻哈一笑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