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與名人有約系列:金光裕建築城市也書寫城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雙年展策展團隊:(左起)策展人祈宜臻、總策展人金光裕、策展人劉文君及總策展人李亮聰,中間是雙年展的模型。

早前,2011「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舉行了發佈會,今屆其中一個特別之處,就是香港部分有兩個總策展人,一個是來自香港的李亮聰(Anderson Lee),另一個是來自台灣的金光裕(Gene King),他倆均是著名建築師。在他們介紹展覽主題、規模、參展單位等內容前,筆者翻閱兩位策展人的資料,原來筆者早在三四年前已訪問過Anderson,但看到金光裕的資料時,突然被「hold」住,原來他除了是建築師外,曾當過建築雜誌《建築Dialogue》的總編輯,而且憑《殘兵記》獲得82年台灣聯合報小說獎,推出了好幾本小說,近期推出了第一本長篇小說《七出刀之夢》。

不知是否因為集建築師、作家、前雜誌總編等身份於一身,金光裕在建築師的傲氣之外,更多了一股文氣。

為了這次展覽,他最近港台兩邊走,有時還要去深圳,早兩日他來港和Anderson及其他策展人開會,筆者唯有「強行插入」,跟金光裕從建築展談到他的小說,最後發現原來兩者大有關係。 ■文:曾家輝攝(部分):莫雪芝

在港大建築系的房間中,看到這次「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的模型,還記得Anderson和金光裕在發佈會時說:「我們想深入探討公共領域在不同生理年齡的城市的面貌,公共領域包括了公共空間、公共藝術、公共基礎設施等,它們反映了各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的發展階段與程度……我們希望描繪出一個夢想城市,不論甚麼年紀,皆具備老年人的悲憫與智慧,中年人的成熟與實際,以及年輕人的純真與活力……」金光裕和Anderson便來到這裡。筆者準備跟金光裕訪問時,他問:「你看不看武俠小說?」「我以前曾看過金庸、古龍的小說。」他從行李包中拿出一本新鮮出爐的《七出刀之夢》。那麼,我們就從小說談起吧。

問:可否介紹你最新的小說?

王:其實我寫小說應該比做建築更早,因為我在中學時已開始寫。82年憑《殘兵記》拿下聯合報小說獎,是很久以前的事,超過二十年了。之前我寫短篇小說,這次《七出刀之夢》是第一部長篇小說,用了超過十年時間構思及搜集資料,用六年時間來寫。新書是以五代十國為背景,主角是慕容超。「慕容」這個姓其實也算特別,金庸、臥龍生等小說也有以「慕容」為姓的人物,但都是給人很神秘的感覺,所以我對這個姓很感興趣,從歷史書去找相關的資料,發現原來這姓氏很有趣,但很少人認識,所以小說主角就以「慕容」為姓,你看下去就知道。

問:為甚麼要花這麼多時間才完成?

王:的確是花了很多時間,就連我女兒也看不過去,因為我在她很小的時候,已說要寫,所以她也不耐煩,曾說如果我不寫,便她來寫。我在紐約生活、工作了十多年,1994年回台灣,我想大概是那段時間開始醞釀吧,我原本想寫四本,但後來99年和太太開了建築事務所,05年又當了建築雜誌的主編,中間更接了不少大project,如比賽、展覽等。我05年辭去雜誌工作,才有時間重拾這本長篇小說。但由於之前都是寫短篇小說,所以中間花了一段時間去摸索,寫了又改,找更多資料,再改再寫,又給其他朋友看過,再改再寫。因此,才花了這麼長時間。

問:你太太對你工作及寫作有甚麼意見?

王:公司的名字便是從我們的姓氏而來——金石。我們的性格很不一樣,我想事情比較傾向大方向、概念化的,但太太則很detail,是很傳統的建築師。或者就是這樣,可以互相補足,在處理project時,我會先想出一個概念,太太就想如何完成,互表意見,互相批評,這種做法很好。她對我的小說也沒有很多意見,只是說要包含很多愛情。我想這是男女對所謂浪漫的不同看法吧,或是因為兩性的思想不同吧。不論是武俠小說也好,時代小說也好,女性總認為要有多些愛情,以感性為先。但男性就不同,中國武俠小說也好,西方中世紀故事也好,中心思想都是圍繞國家、公義等理念,說的是brotherhood。

問:那麼,你認為寫作和建築有沒有緊密的關係?

王:文學對我來說,某程度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所以一直沒有完全放棄寫作。文學和建築都是透過藝術的敘述方式與人對話,每個創作者的文字風格就是他個人思想的符號。年輕時提筆,是因為身體裡似乎有一股熾烈的火在燃燒,不馬上寫出來會很難受。年紀大了寫作,是因為隱約仍感覺到內在的溫度,而它會持續醞釀許久。年輕時,我不覺得建築和寫作有甚麼關係,但之後逐漸明白到,建築屬於空間,而閱讀是時間的旅程,每篇文章都有一種結構,有它一貫的邏輯,或許有作者刻意使用不美的語言,但作品本身一定有它自己的生命,不是複製品。我認為每篇文章、每棟建築,甚至每個城市,都是unique的,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已的故事,我的小說是這樣,我的建築是這樣,就算這次展覽也是這樣,我就是想透過建築去說出香港、深圳、台灣,以及其他不同城市的故事。

問:但你對寫作和建築有沒有相同的理念?

王:我很反對globalization(全球化),以城市來說,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及歷史背景,所以衍生出不同的特點,但globalization會令這種多樣性變成單一化、標準化,只剩下一種狹隘的思想,這是我不想見到的。所以,這次展覽,我們想看到不同城市的故事,讓大家明白各個城市的特色,啟發我們去思考其好壞,沒有一個地方是完美的,可能一個好,兩個壞,但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各個地方的好,從而建構出一個理想城市。在我的小說中,你也可以看到我反對globalization的思想。我在書中的前言也指出,主角處身的時代,其實是個文化百花齊放的時代,雖然有很多戰爭,但沒有文化上的趕盡殺絕。

這次金光裕來港幾天,便要回台灣,之後再隔一段時間,再來港開會,和Anderson及其他人繼續完成這次雙年展大計。看著這次建築雙展的模型,筆者想起香港這邊的主題是「三相城市:時間.空間.人間」,著墨於城市及其建築有形與無形的層面、全球發展趨勢,以及這時、這地、這人的特性。其實,建築是一種很有時間性的載體,它因為人而存在,而人也在其中生活著,兩者結合才成為一個城市,而我們的故事,也在其中衍生。

相關新聞
與名人有約系列:金光裕建築城市也書寫城市 (2011-11-26) (圖)
金光裕簡介: (2011-11-26)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半生多事、多拐點的王蒙 (2011-11-26) (圖)
與名人有約:葉謀遵退不下的建築大舞台 (2011-11-19) (圖)
有關青年建築師獎 (2011-11-19)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用筆去感悟黃河文明 陳忠實 (2011-11-19) (圖)
名人面對面:遇上余鵬春 認識國貨公司以外的客家情 (2011-11-12)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賈平凹 詩書畫裡的大寫人生 (2011-11-12) (圖)
羅旭:怪才是造謠 (2011-11-05) (圖)
抽煙喝酒才知情何物 (2011-11-05) (圖)
親手毀掉不滿意的創作 (2011-11-05) (圖)
名人教路:Kavita Faiella 創生物動力及可持續《葡萄酒指南》 (2011-11-05) (圖)
名人面對面:藝術路上身份多 許劍龍就是如此 (2011-10-29) (圖)
名人短打:羅揚文:燈要打好 (2011-10-29) (圖)
名人面對面:無相無無相 楊惠姍以琉璃為生命語言 (2011-10-22) (圖)
楊惠姍小介: (2011-10-22) (圖)
作品「隨處菩提」 (2011-10-22) (圖)
楊惠姍正製作琉璃作品 (2011-10-22) (圖)
無相無無相—─楊惠姍琉璃藝術創作展 (2011-10-22) (圖)
名人指教:吳嘉寶 香港是如此「灼爍」 (2011-10-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