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中國宏橋位於山東鄒平的自營電廠。資料圖片
康宏証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
內地通脹連續三個月回落,上游食品價格升勢放緩,令市場憧憬貨幣政策有望放寬,另同時觸發電價上調的希望。然而,近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尚未收到電價上調方案,降低了市場對電價上調的預期。
「市場煤,計劃電」的定價機制一直為內地電力企業帶來明顯的成本壓力,削弱電企供電的意慾。內地經濟持續發展,工商業以及民間的用電需求均越見殷切,惟由於煤價在用電需求增長下,反覆向上,而電企卻未能將成本上漲,轉嫁予下游用戶,令電企未能受惠用電量上增,盈利更與發電量成反比,發電量越多,虧損亦同步增加,故此內地經常出現「電荒」的情況。
冬季用量高峰期 煤價難跌
事實上,電企的成本壓力可以由電企的虧損,以及煤價走勢中得知。中電聯公佈,內地五大發電集團電力板塊的虧損達74.6億元,其中火電業務的虧損更高達180.9億元,額度按年大增113億元。至於煤價方面,秦皇島6,000大卡離岸動力煤價格,由1月中的每噸139.4元,升至今個月18日的154.8元,升幅多達11.1%。煤炭正值冬季用量高峰期,預期煤價短期難有明顯的下跌空間,電企營運環境續難看好。
煤電矛盾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固然是將電價的主導權交回電企手中,即把電價機制推向市場化,惟主要考慮仍在通脹之上。縱然內地通脹稍見回落,但續處較高水平,首10月份累計的CPI增長亦達5.6%,與當局年初定下的4%,或是後來經過調整後的5%以內的調控目標,皆尚有距離。
加電費料不足抵銷煤價升幅
電價倘上調,勢必會將成本壓力傳導至下游用戶,民眾開支也會上增,不利於通脹調控。因此預期電價上調的機會不大,而就算上調,幅度亦料不足以抵銷煤價升幅。此外,給予電企一定的補貼也是另一個可以考慮的辦法,不失作為過渡性措施的一種,但補貼的額度及準則需要有周詳的考慮,亦未必為當局所屬意的解決方案。
制度不利好,電企只能透過增加自給煤比重,減低對外購煤的依賴程度,以及開發新能源發電業務,冀分散業務結構,避免盈利受火電業務的拖累。然而,這又需要一定的資本投入,需考驗電企的財政穩健性,加上業務結構轉型需時,成效有待體現,電力業前景宜續審慎。相對來說,煤炭業一方面受惠行業併購整合,需求及價格也受國家工業發展支持,基本因素較為可取,有著較佳的投資價值,首選乃業內龍頭神華(1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