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詩幻留形:文化環境的建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13]     我要評論

陳智德

 十一月廿五日,到灣仔藝鵠書店參加了由謝曉虹主催、《字花》和藝鵠協辦的「愛荷華.香港:黃昏詩聚」詩歌座談,曾參加愛荷華作家工作坊,並曾赴日本深造的美國青年詩人James Shea到了香港,謝曉虹邀請了幾位香港詩人與他進行交流對談,各人都準備了些已有英語翻譯的舊作,方便展開討論。

 因為不只是互相朗讀完作品就結束,而是有頗認真的分析和討論,這次座談總算達到交流的意義。 James的詩作頗帶日本徘句和短歌形式,特別是受日本古典詩歌美學的影響,並熔鑄禪學思想,可以看出他的喜好和對心目中的東方文藝哲學的嚮往,他用功頗深,詩作也可讀可感。透過翻譯,James也閱讀我們幾個香港詩人的詩,我們讀後他都問了些問題。

 談到James詩作中的禪味,他引用中國北宋詩學理論來解釋,觀眾一時未能解,我據他手上的古漢語原文,即場「語譯」為現代白話解釋。我由此想及中國新詩的相關問題,希望有機會再能細論。之後,談及愛荷華作家工作坊,James、謝曉虹和羅貴祥再把話題轉到大專寫作教學上,美國有不少作家確實由愛荷華作家工作坊訓練出,不過,香港的情況似乎是,作家仍是依靠個人自發自學的修為,當中當然涉及文化環境的差異。

 我想,造就一個作家的路何其漫長,當中涉及個人努力、文化土壤和社會氣氛,大專寫作教學,許多時只能播一點種子,最終也敵不了外在世界的打擊。

 也許,我們在個人努力以外,還須投放更多心力於整體文化環境的建設;雖然我知道這種覺悟在我認識的許多朋友之間,在十多年前或更早已想及,並作出了一些行動,如辦雜誌、組織結社、辦活動、開課程等等,作用一定有,也許只是延續性不足,我們需要的,確實是更大的耐性。

相關新聞
百家廊:飲食北京 (2011-12-13) (圖)
翠袖乾坤:廿三歲很老 (2011-12-13)
海闊天空:人見人愛蔡老師 (2011-12-13)
琴台客聚:玫瑰與紅豆 (2011-12-13) (圖)
生活語絲:皇崗口岸 (2011-12-13)
思旋天地:有價無市 (2011-12-13)
詩幻留形:文化環境的建設 (2011-12-13)
百家廊:拾荒女之憶 (2011-12-12) (圖)
翠袖乾坤:散播正能量種子 (2011-12-12) (圖)
跳出框框:超級褓姆 (2011-12-12)
琴台客聚:三老頭看年輕人 (2011-12-12)
杜亦有道:失落之民粹 (2011-12-12)
思旋天地:綠色之城 (2011-12-12)
網人網事:千分之一 (2011-12-12) (圖)
百家廊:北京民營養老公寓掠影 (2011-12-09) (圖)
翠袖乾坤:藝術不再純粹 (2011-12-09)
古今談:窮了,怎生產豪華戰機? (2011-12-09)
琴台客聚:詩的轉借法 (2011-12-09)
生活語絲:重看卓別靈 (2011-12-09)
一網打盡:把壞事變成好事 (2011-12-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