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我在台灣讀大學時,大一國文的課本是《史記》。畢業後在出版公司做編輯時,曾編輯出版過三大冊的《白話史記》。對於司馬遷這部不朽巨著,自己最喜歡的是「刺客列傳」,其中的豫讓和荊軻的故事,是喜歡之最。
豫讓的「士為知己者死」,為報智伯知遇之恩,誓要將智伯消滅的趙襄子除去,冒充過服刑人到趙襄子的宮裡塗飾廁所,伺機行刺。事敗後,趙襄子覺得他是個義士,把他釋放。他就在身上塗漆令皮膚長瘡,吞下木炭令聲音沙啞,連妻子都不認得他之後,便到市上行乞,再度伺機刺殺行動。但又被趙襄子識破,這次說不能釋放了。於是,豫讓要求趙襄子脫下外袍,拋向空中,「豫讓三躍而擊之」,說出可以報智伯了之後,就自刎而死。
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及「圖窮匕現」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不必細說。
對於香港的大學,不知大一國文的教材是甚麼?我兼職教學的大學用的是《論語》。而我兼職教的科目,是新聞系的「特寫寫作」。我問過學生,他們都表示沒有看過《史記》。我覺得可惜之餘,不禁心想,新聞系的大一國文,能否用《史記》作教材?因為裡面的文字,除了比《論語》易讀易懂之外,列傳裡的故事,不都是一篇篇的「特寫」嗎?司馬遷筆下的人物,正是就那個時代活過的人,以特寫的角度來作出報道紀錄啊,而且那悲壯場面的描述,不正是「特寫寫作」需要的文字功夫嗎?
如果大學新聞系的大一國文,都能選材《史記.列傳》來教學,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