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看了這書,得其「營養」不少,也大開了眼界。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與一班記者遊台灣。當年有兩大「景點」,是文化人必到之地。一是西門町的牛肉場,二是華西街一帶。所謂「牛肉場」,即豔舞場所;華西街是公娼之地,我們不去嫖,而是去觀光;而圍繞這條街的,是一排排的食肆、食檔,漫步其中,其樂無窮。
這裡一入夜,就熱鬧非常,人頭湧湧。最吸引目光的就是生剝毒蛇,吃其膽;還有無數的野生動物,大飽胃囊之餘,更可觀其光。記得行經一檔時,忽見一鐵製之籠,上開一圓頂,不知何許物也,奇而問台灣友人。他說:「你們看!旁邊有什麼?」猴子!有兩三隻猴子被繫在一旁;頓時,我們明白了,那是吃猴子腦的設備。在寒風和熱氣的環繞下,禁不住不寒而慄。
為了看客食猴子腦,我們枯站一邊,靜靜等候食客。然而,直到深夜,仍不見有人光顧,即為猴子慶幸,卻為失眼福而敗回。
昨夜看薛興國的《中國人必吃的文化宴》(香港:三三堂文化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月),其中有三篇述及「九大禁菜」的,其中一菜就是猴頭,殘忍度名列第一。薛興國說:
「聽長輩描述吃活猴腦的故事,已經是孩提時代的事了。怎麼這年頭還有吃?應該吃的是『猴頭菇』吧?『猴頭菇』又稱『猴頭』,會不會是誤傳?野人才會吃猴子的腦袋吧?」
這不是「誤傳」,而是真有其事。可惜,我們在台灣沒有看到,直到於今,仍覺「遺憾」。這殘忍的食法,相信台灣已取締了。由此可見,中國人的食譜,真是千奇百怪,「九大禁菜」如「活叫驢」、「烤鴨掌」、「鐵板甲魚」都是匪夷所思、活生生的烹飪法,薛興國慨嘆:「真的是太殘忍了。」
這部書分為三部分:「歷代美食足印」、「吃遍神州南北」、「千奇百趣食典」,上說的殘忍食譜,見於第三部分中的「奇聞」。雖知薛興國是食家,但和他的交往飯局中,他對吃,並不講究。一碟雞鵝飯、臘味飯,他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吃得很快,並非「慢食主義者」。他反對「慢食」:「有些食家提倡慢食,對我這個一向吃飯吃得比別人快的人來說,實在『難頂』。」「慢食原意是品嘗食物真味,但如果是輕忽了食物的某些味道,不就失去了品嘗的真義了嗎?」有些食物,決不能「慢食」,於我而言,往往是一食為快。一吃半天,食物也涼了,何味可言?
平生嗜食辣椒,但從來不知道:「辣椒的味道,其實是甜的,辣椒的辣,才是刺激感官的來源。所以,辣的辣椒,帶給人的,是感官的刺激,不是味覺的享受。」看薛興國這部書,使我這「塞飽肚子」就算的非食家,有茅塞頓開之感。
何況,薛興國還帶我們進入古代的食文化,由春秋戰國一直吃到民國,再而到大江南北,得其「營養」不少,也大開了眼界。
將食與中國傳統文化掛u,這個食家,真非一般的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