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從香港人的家國情懷看鍾庭耀民調的謬誤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17]     我要評論

楊志強哲學博士、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中聯辦宣文部部長郝鐵川先生指,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鍾庭耀民意調查給出的選項,實質和目的是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讓港人在它們之間選一個,這樣的議題設置本身就「不科學」及「不合邏輯」。鍾庭耀辯稱「香港人」跟「中國人」身份對立的研究方法,在上世紀80年代已出現,並非出自他的計劃云云,企圖以此推卸責任。但是,上世紀80年代恰恰是香港人家國情懷形成的時期,從這更可以看出鍾庭耀民調的謬誤。

 香港流行曲的記憶(mediated memories)與香港人的經驗互相交融,在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中,香港流行曲的記憶成了獨特的符號,為香港的「想像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打上標記。探討香港流行曲以及小說和電影的意義如何被建構、中介、轉化,如何與香港人的經驗聯繫,特別是流行音樂如何參與形塑香港人的「家國情懷」,鍾庭耀民調的謬誤是顯而易見的。

港人「本土意識」與「家國情懷」緊密相聯

 香港人的「家國情懷」在70年代中萌芽,並開始在各種流行曲中具體展現,至80年代成形。例如,《奮鬥》、《強人》、《抉擇》、《網中人》等流行曲,迴響著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由過去寄居、逃難、過客的心態,轉為「以港為家」、「以港人為榮」的「本土意識」。而《勇敢的中國人》、《中國夢》、《我的中國心》、《中國人》、《東方之珠》、《萬里長城永不倒》等,則顯示除了「本土意識」之外,香港人的「家國情懷」深沉而熾烈,展示港人擁戴中國為祖國的國家民族意識根深蒂固。

 有一些歌曲會較普遍被認為是「香港人」的歌,能夠呈現「本土意識」、「香港精神」、「香港人身份」。例如《獅子山下》等七八十年代電視劇主題曲,以及許冠傑的一些歌曲。但是,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是與香港人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黃霑表達香港人的「家國情懷」

 香港是個移民社會,香港人大多數是不同時期從內地來到香港的移民和移民的後代,他們拚搏奮鬥,同舟共濟,對香港經濟發展和繁榮有很大的貢獻。香港流行曲的主要代表者,大部分也是從內地來到香港的移民和移民的後代。

 例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黃霑,著名作品包括《家變》、《獅子山下》、《問我》、《奮鬥》、《上海灘》、《楚留香》、《滄海一聲笑》等。他於1941年在廣東省出生, 1949年8歲時跟隨父母來港定居,成為戰後數十萬內地移民的其中一員。黃霑創造了一個粵語流行曲的時代,為香港人留下一段集體回憶。在香港人尋求文化、社會、政治、歷史、身份認同的困惑年代,黃霑的作品將香港人的「家國情懷」提煉和昇華,唱出港人心聲。如一曲《上海灘》,唱出了香港人義無反顧,願翻百千浪,既愛且恨的情懷。1979年由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的《獅子山下》至今幾乎等於是香港的「港歌」。《獅子山下》唱出香港人同舟共濟的精神,這是一個移民社會被中華文化凝聚起來攜手創造璀璨香港的生動寫照。《我的中國心》由黃霑作詞,王福齡作曲,在198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張明敏為全球華人演唱了《我的中國心》,表達了香港人強烈的「家國情懷」,一下子打動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心,引起了中華同胞的強烈共鳴。 

許冠傑呼籲留港建港

 與黃霑一樣,許冠傑也是從內地移民香港,他在蘇屋h廉租屋長大,憑自己努力進入了香港大學,畢業後加入最新興電視行業,出唱片,破銷量紀錄。許冠傑是香港現代流行曲的先驅,他的歌有很強烈的香港本土色彩。許冠傑的歌,樂觀、活潑、友善、幽默,他把《獅子山下》進一步用不同的主題表達,男女老幼都聽得明白。他《鬼馬雙星》中段「副歌」的四句歌詞﹕「人生如賭博,贏輸冇時定。贏鰼o餐笑,輸光唔駛」,寥寥數語,道盡港人積極、樂觀,但又很有點無奈的拚搏精神。許冠傑後期「家國情懷」式的歌曲,呼籲港人留港建港,如《洋紫荊》:「為未來香港抱著希望,共謀方法使它永安。路仍康莊哪用驚惶,望齊心一致再破萬重浪。」又如《同舟共濟》:「香港是我心,一顆不變心,實在極不願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除了流行曲外,有關香港的小說和電影,也從不同角度表達了「我是香港人,更是中國人」的意蘊。像施叔青長篇小說《香港三部曲》中的人物那樣追求徹底洋化的,並不是香港人的主流。這部小說寫到一個渣打銀行的高級職員,從小就希望「變色」,「曾經不止一次把自己關在浴室,用漂白粉一次又一次漂洗他的身體,希望去除黃色的激素」。即使他在成年後有了一個白種情婦,仍然感到作為一個「被殖民的有色男人」的恥辱。相比起來,《東方之珠》所歌詠的情懷,才真正是香港人的主流:「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電影《似水流年》則通過描寫一個香港女人因在港生意不順,感情受傷,在回內地鄉下祭祖省親時偶遇童年夥伴,在內地鄉村的田園詩意境中獲得慰藉,影片中的船帆、屋簷、農婦洗衣的河邊和雨打芭蕉的小巷,觸動了香港人對故土桑梓和祖國母親的時空感應。故土桑梓和祖國風物,對香港觀眾展示了無窮的詩意和滋育生命的溫情。

不應割裂港人「本土意識」和「家國情懷」

 香港人因近代以來特殊的歷史遭遇而形成的「香港人意識」,反映的是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這與圖謀分化港人與內地同胞關係、疏遠香港與祖國關係的「去中國人意識」有本質區別。優秀的文學藝術是現實的反映,更是人心的折射。香港流行曲、小說和電影折射的香港人的「家國情懷」,充分說明「香港人意識」與「去中國人意識」有本質區。鍾庭耀的民調從政治上把香港人和中國人對立起來,割裂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和「家國情懷」,不僅「不科學」及「不合邏輯」,而且其核心和要害是「去中國化」、「去中國人意識」,圖謀分化港人與內地同胞關係、疏遠香港與祖國關係。因此,他的所謂民調,無論是與香港人的「本土意識」還是「家國情懷」,都是格格不入的,其謬誤是顯而易見的。

相關新聞
海味參茸店宰客太瘋狂 內地客投訴大增 (圖)
參茸海味店宰客7賤招
遊客感受:「標價清晰 質量保證 服務良好」
街邊檔設陷 追究無門
價廉物美 (圖)
斤O分明 (圖)
改善選民登記 交住址証明或先推 (圖)
6項諮詢建議
學者:境外港人應有權投票
未報新址負刑責 多黨憂「殺錯良民」
即推4招增核對 力保住址準確
確保資料準確4項即時措施(*)
知法犯法:反對派勝區 「黑心農場」處處
洗衣店3級火濃煙鎖廈 新呼吸器救14人 (圖)
偷渡客搶櫃車圖「衝關」被截獲 (圖)
住院舍被收公屋 中風婆婆提覆核
港大「外科教父」否認偽造賬目
程樂蓀提選舉呈請想「縮沙」
9歲女感冒返學 暈倒跌傷命危
情困婦仰藥昏迷 子惹被餵藥虛驚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