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輝曾一次過買了3箱公仔麵、5包米粉及25罐罐頭食品,把自己困在家中。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位於元朗屏山的朗邊中轉屋住有不少失婚、釋囚及精神病患等弱勢社群,加上附近缺乏社區支援,區內人際關係疏離、冷漠,有失婚漢更曾連續16天足不出戶,與外界斷絕往來。
工福元朗惠群天地在2009年5月獲港府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撥款160萬元,在該區推行「開朗家庭計劃」,透過一眾義工及活動讓居民感溫暖,重新尋回「家」的感覺,甚至參與社區事務,發展共融網絡。
現年50歲的鄧輝,2009年離婚後,便搬離原來居所,遷往朗邊中轉屋居住,惟區內冰冷的氣氛令他感覺陌生,更曾16天沒有踏出家門半步。他說:「最初來到時,覺得這裡毫無人情味,其他人當你透明。」
鄧輝表示,當時一次過買了3箱即食麵、5包米粉及25罐罐頭食品,把自己困在家中,即使義工每周5天上門叩門,他仍充耳不聞,但最終被義工一句:「你憋在這裡有甚麼意思呢?」令鄧輝重過積極人生,更參與義務工作。除了協助鄰里搬屋外,還與一班義工編織頸巾,再步行至少20分鐘到朗屏h送予有需要人士。
感為世所棄 中轉屋滿負能量
工福元朗惠群天地中心主任陳豪柱指出,不少居於朗邊中轉屋的居民認為自己是為世所棄,滿懷負面情緒,區內充斥猜疑及反社會行為。他說:「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們一定可以成為有用的人。」他指出,朗邊中轉屋現時約有500戶,要與他們鬥耐性,中心亦在中轉屋地下租了一個獨立單位,成為居民的聚腳點,讓他們有「家」的感覺,更會協助有需要人士戒除成癮行為,中心已在區內募集逾90名居民大使義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