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特區政府不缺錢,徵收處理垃圾費目的不是為了幫補政府的開支,而是鼓勵人們少製造垃圾,通過收費來壓抑垃圾量的增長。希望環保局多多為垃圾徵費諮詢文件多作宣傳,鼓勵市民發表意見,積極推動環保。
環境局推出一項垃圾徵費的諮詢文件,分幾種方法徵收處理垃圾的方法,目的是鼓勵市民減少拋垃圾、推動環保。
垃圾徵費的建議已經討論很多年,一直等到現在才推出諮詢。本屆政府已接近尾聲,諮詢後立法推行,已是下屆政府的事,新的特首將如何處理垃圾徵費仍是未知之數。因此,不少人覺得這個諮詢文件似乎來得太遲,沒有太大的討論意義。也因此,傳媒也冷待這份諮詢文件,新聞報道一天就沒了下文,沒人有興趣討論。似乎,更多人認為還是讓下一任特首來處理更好。
垃圾徵費目的是壓抑垃圾量
當年台灣台北市推行垃圾袋徵費,從開始諮詢到執行時間很短,也沒有多大的反對聲音。但是,過去十幾年,香港特區政府任何新政策從諮詢到立法到執行,往往一屆政府解決不了。因此,我覺得雖然本屆政府就快結束,現在推出來諮詢也不錯,諮詢結果可以讓下一任特首、局長參考,行的話就可以很快展開工作,立法執行。
很明顯的,香港特區政府不缺錢,因此徵收垃圾處理費的目的不是幫補政府的開支,不是用者自付,而是鼓勵人們少製造垃圾,透過收費來壓抑垃圾量的增長。因此,諮詢文件中所有以固定收費的方法來徵費皆不適用,唯一適用者為徵收垃圾袋稅。當然,執行時有不少技術問題,得事先好好地研究,台北市也許是一個良好的參考地點。
另一個重點是徵收垃圾袋稅,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是增加市民的負擔,反對的聲音應該不少。實際上,諮詢文件一出,馬上有議員建議領綜援的人不必付錢。
如果讓某些窮戶不必付錢,他的家必成為「垃圾收集站」,垃圾特別多,不徵稅根本行不通。再窮的人,政府也只能津貼他們一個固定的垃圾徵費,不能完全免徵費。
窮人付不起額外徵費,中產人家也一樣不想多交一筆垃圾費。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是給予每戶每月一定量的免費收集垃圾服務,超出者就得收費,這對一般人而言就不會增加生活費。只是平時多製造垃圾者才得買額外的垃圾處理袋,方法可以是每戶每月可免費獲分31個專用垃圾袋,不夠用的話就得付錢向政府買。
討論了很多年的垃圾處理費諮詢文件雖然來遲了,不過遲了總比沒有好,希望環保局多多為這個諮詢文件宣傳宣傳,鼓勵市民發表意見,推動環保。過去,購物膠袋徵稅在開始時,意見紛紛,反對聲音不少。現在,人們的確習慣了,上超市已多自備環保袋,政策收效了,市民也習慣少用膠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