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韜
2011年中東北非政局劇烈動盪,為2012年該地區局勢的發展,留下了許多不確定性。民主浪潮或許仍然只是一種舶來品,宗教紛爭等傳統因素,仍然是影響中東戰略格局重要因素,新的什葉派或遜尼派「新月帶」都有可能浮現。
宗教紛爭的影響更大
2009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名26歲失業青年悲劇性的自焚事件,引爆了中東北非的劇烈局勢動盪,有媒體稱之為阿拉伯之春。
頗為巧合的是,差不多整整一年之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0年12月18日發表講話, 正式宣佈結束長約9年的伊拉克戰爭。
無論是中東北非局勢劇變還是伊拉克戰爭, 都在地緣政治上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外長楊潔篪在2012年元旦翌日回顧過去一年國際形勢時指出,西亞北非「地區形勢要實現由破到立,由亂到治將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
在阿拉伯之春一周年之際,人們發現席捲西亞北非的政治浪潮,並非一道簡單「民主還是專制」的選擇題。對於中東地區而言,民主也許仍然只是一件舶來品,而宗教紛爭等傳統因素,仍然是影響中東戰略格局重要因素,如果不是決定性因素。
美軍撤出後,伊拉克立即陷入宗教教派紛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也是中東地區局勢發展複雜曲折的一個縮影。
奧巴馬當著到訪的伊拉克什葉派總理馬利基說, 美國將與伊拉克建立「全新關係」,使伊成為中東地區的「民主典範」。
不過回到巴格達幾天後,馬利基領導的什葉派政府就對副總統哈希米發佈了逮捕令,指控後者涉嫌參與恐怖活動。媒體注意到,哈希米是伊拉克官銜最高的遜尼派官員。
哈希米隨後逃往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尋求庇護。而與此同時,伊拉克出現了一系列血腥的暴力襲擊事件。12月22日,首都巴格達發生連串襲擊,造成至少72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已經不止一個人警告過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嚴重後果。德國前外長菲舍爾曾嚴厲警告試圖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照搬西式民主不會成功。按照所謂民主選舉的原則,佔人口多數但長期被壓迫的什葉派,一定會上台。在缺乏政治和解的情況下,結果很有可能就是伊拉克陷入分裂甚至是內戰。
很可悲的是,費舍爾的擔憂似乎正在現實中發生。伊拉克什葉派掌權,還加重了外界對於伊拉克未來在中東政治格局扮演何種角色的猜測,尤其是同屬什葉派的伊拉克與伊朗將會發展成一種怎樣的關係。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2004年12月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明確提出海灣地區正在興起一個「什葉派新月帶」。
這個「什葉派新月帶」的雛形是原來由伊斯蘭革命色彩濃厚的伊朗,阿拉維派執政的敘利亞以及真主黨控制的黎巴嫩組成的「德黑蘭─大馬士革」軸心。
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原本曾是截斷這一軸心的關鍵一環,不過隨著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以及什葉派重掌伊拉克執政權,一條真正意義上的「什葉派新月帶」現在似乎真的要形成了。
為了打破這條「什葉派新月帶」,西方有可能對敘利亞動手,也有可能對伊朗動手,也可能雙管齊下。從目前來看,敘利亞似乎是更為薄弱的環節。這個國家長期處於佔人口少數的什葉派的一個分支阿拉維派的統治。去年2月以來,這個國家一直處在不斷的政治示威與衝突之中。
西方正在大力向敘利亞當局施壓,希望埃及式的民主浪潮能夠淹沒長期執政的阿拉維派。然而即便這種想法成為現實,帶來的也可能完全出乎西方想像的地緣政治後果。
西方對阿拉伯民主浪潮的歡呼是一廂情願
西方世界對於阿拉伯世界民主浪潮的歡呼,也許只是一種對地區複雜局勢缺乏深刻理解而產生的一廂情願的念頭。
穆巴拉克下台後,埃及大選在不斷騷亂中艱難的進行,外界預期遜尼派主導的穆斯林兄弟會將強勢而合法的回歸。
與此同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下台,很有可能被一個同樣崇尚武力的遜尼派政權取代,這只會加強敘利亞與原本同屬遜尼派的哈馬斯等激進組織的聯繫。這是美國學者扎赫姆最近發表的「美國在伊拉克冒險未曾料想的後果」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America's Adventure in Iraq)一文中表達的擔憂。扎赫姆曾在小布什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擔任國防部副部長,親身經歷了美國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決策的前前後後。
在這場影響深遠的中東政治動盪中,如果說德黑蘭可能主導建立一個「什葉派新月帶」 ,同樣是中東有影響力的另外一個大國──埃及,也有可能在激進的穆斯林兄弟會執政下, 形成一個「遜尼派新月帶」。這一同樣基於宗教背景的戰略軸心,將包括經由「民主浪潮」上台的開羅和大馬士革遜尼派政權, 以及控制加沙的哈馬斯。
考慮到1958年埃及曾經與敘利亞短暫結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以上戰略軸心浮現的可能性並不能被排除。
無論作為哪一種「新月帶」,都未必符合美國在中東的真實戰略利益,尤其可能讓以色列業已惡化的戰略處境雪上加霜。
作為軸心的交匯點,敘利亞具有的戰略重要性,顯然是不容低估的,也是西方國家在考慮對敘利亞發動軍事打擊選項時,需要認真思量的。套用扎赫姆先生的說法,西方在敘利亞冒險也有可能產生未曾料想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