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皇天后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8]     我要評論

吳羊璧

 春天,是耕種的時候,想到了后稷。

 后稷是農耕的始祖。后稷開始了播百穀,后稷的孫子叫做叔均,叔均「始作牛耕」(山海經,海內經)。

 我們現在仍然用牛耕,吃的是大米(五穀之一),與后稷有直接關係。對於我們來說,后稷才是真正的土地神。我們家家戶戶門口可能都供奉著土地神,那是地方小吏、掌管一方土地的業務。孫悟空每到一處伏妖,就會把當地土地神請來,問問地方上的情況,有何妖精。那些當地的土地神也大多能一一報告,甚麼時候來了妖精。神通廣大,小神沒有法子管得了牠,等等。不過,我這裡說的后稷,不是這樣的地方小神,后稷應該是掌管整個大地的土地神,他和他的孫子不但開始教會百姓種五穀,還改進了耕種方法,用牛耕。現在的農業使用了許多機械,那時還不可能有這些現代科技,用牛耕就是那時的進步科學技術。

 我在香港郊區住過一段時間,入村的小徑,有一塊石碑,刻著「皇天后土」。皇天是宇宙,后土是大地,我們就在皇天后土的懷抱之中。

 后稷的故事,寫在《史記.周本紀》中,是很古老的事了。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喜歡種各種植物,作為遊戲。《史記》說他「仡如巨人之志」。就是說,他的「遊戲」不是玩兒的,是帶著巨大的目的,種植各種植物,為了從中發現和發展可以為人類食物的種類,在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找到也不懂得種植食物的時候),后稷這樣的志向與認識,是非常了不起的,走在時代的前頭。用現在的語言來說,他是那時的先進科學家。當人類還不懂得有意識地選擇和種植食物的那時候,人類是什麼樣子呢?吃什麼呢?應該就如其他動物一樣,或者吃樹上的果子,或者抓捕小動物來吃,尚未開化,后稷在人類中走在前頭,完成了了不起的種植事業。人類開始大進化。

 說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光是產生這樣的念頭,(種植食物,定居),就了不起,這是個前所未有的念頭,有了這個念頭,實現了這個念頭,人類就能夠定居在一個地方,有食物了,以後也開始懂得做衣裳了。人類與動物開始有了明顯的分野。

 后稷發展農耕事業,應該是用了很長久的時間,才能夠一步一步地實現,這長久的時間可能包括了若干代,許多代,所以我想,我們現在說的后稷,可能不是一個人,可能是一代人,以至若干代人。不過到了他這一代,能夠把歷來積累的經驗作了很好的總結,付出了極大的勞動,這才成為「農師」。《史記.周本紀》說因為他從小就喜歡研究種植甚麼可以作食用,種的種類很多,(「好種樹麻菽,麻菽美」),這樣才能在付出巨大勞動之後得出結論,知道種植甚麼可以食用,(要試種很多種才能有認識,試種一種已經需要很多時間,說不定人的一輩子只能發現到和試種若干種),所以這應該是若干代人才能完成的大事業。我們現在說的后稷,說不定是一個先進的族群,這個族群的許多代人在種植方面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才到了后稷這一代。那是帝堯時代,帝舜時代。堯舜時代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早期。當時帝堯知道后稷(名「棄」)的成績,「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帝舜更封地給后稷,讓他好好發展種植,免去人民的飢餓威脅。史記說:「帝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穀。」封地給他。我們現在吃五穀,要感謝帝舜,也感謝后稷。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當代驛棧 (2012-02-08) (圖)
古今講台:皇天后土 (2012-02-08)
來鴻:春暖花開好讀書 (2012-02-08) (圖)
古典瞬間:且慢罵馮道 (2012-02-08) (圖)
豆棚閒話:夢裡蝴蝶 (2012-02-08)
歷史與空間:來吧,到巴塞羅納來吧!——因為畢加索 (2012-02-07) (圖)
心靈驛站:關愛不必設防 (2012-02-07) (圖)
來鴻:三藩市的歷史節點 (2012-02-07)
詞話詩說:大男人情歌 (2012-02-07)
詩情畫意:你的愛,藏於溫暖的名字 (2012-02-07)
歷史與空間:關於新版《翁同龢日記》 (2012-02-05) (圖)
生活點滴:漢江冬泳 (2012-02-05)
文藝天地•浮城誌:愛美真辛苦 (2012-02-05)
文藝天地•手寫板:路過天使 (2012-02-05)
歷史與空間:瓶花與籠鳥 (2012-02-01)
古今講台:恭喜龍年發財 (2012-02-01)
豆棚閒話:「婚」與「昏」 (2012-02-01)
古典瞬間:雍正朝的祥瑞 (2012-02-01)
心靈驛站:深夜百里單騎只為「孝」 (2012-02-01)
歷史與空間:總是老爹先投降 (2012-01-3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