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金融產品部執行董事 雷裕武
不少人心目中有一個「置業夢」,期望可擁有自己的安樂窩,最近剛播完的一套處境電視劇便以此為題材,不少觀眾也感同身受。其實,中國人傳統「成家立室」的觀念根深柢固,結婚生子外,不少人認為還要擁有一幢房子才算是幸福;然而,近年樓價飆升,已超越一般升斗市民能夠負擔的水平,置業夢只會是遙不可及。
置業是許多人一生中所作其中一個最重大的決定,必須按部就班。還記得上一代普遍辛勞工作多年,一般也要儲錢十年,直到儲存首期後才開始考慮買樓,甚少聽聞20多歲的年青人抱怨未能置業。相對而言,這一代年青人非常嚮往獨立生活,期望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加上一般家庭的居住單位面積不大,因此他們往往開始工作不久,便有搬出置業的計劃,憧憬建立自己的小天地。然而,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收入有限,普遍只能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即使工作多年的打工一族,為完置業夢,就算每月最多儲存10,000元,卻怎樣也追不上樓價升幅。
話說回來,不少人普遍認為目前樓價持續高企,是不少年輕人未能「上車」的「元兇」。近日與一位熟悉市場運作的友人傾談,他認為年青人置業遇上的最大難題,主要來自數額不低的首期。還記得在90年代,買樓只需先付一成首期,加上當時打工一族普遍習慣先儲錢後置業,往往至30歲才考慮首次置業,換言之,用近10年時間儲一成首期,絕非難事,倘若把這情況代入現今的生活水平,以市值300萬物業為例,一成首期也只不過是30多萬,即使每月儲存3,000元,不足十年也能達標。
只是後期因應市場環境轉變,炒賣氣氛熾熱,本地政府才把物業首期比重大幅提高,最終這三成首期就成為一個高不可攀的入場門檻,不少私樓的首期近100萬元,即使不少大學生或專業人士工作多年,或許仍望門興歎,要達到這個目標怎樣仍是遙不可及,最終還是需要依靠外力相助,而不少父母願意協助「上車」一族借出首期,也是順理成章。此外,政府擬推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復建居屋等等,或可幫助一些未能儲夠首期的首次置業人士。
一次性開支多勿掉以輕心
除了以上提及首期,置業還要面對其他一次性的開支,如釐印費、律師費、經紀佣金,還未包括裝修或傢具添置等等,「上車」一族也要一併考慮:1、經紀佣金:一般是樓價的1%,不過不用即時繳付的;如買新樓,有機會由發展商代付;2、律師費:收費差異頗大,建議多找一兩間律師行格價,如有朋友介紹更佳;3、釐印費:政府數年前把低價樓(樓價港幣200萬以下)的釐印費大幅降低,只是象徵式收取100元,(當然,目前市場尚餘多少這類低價樓也成疑問)。樓價較高的當然不能享有這個優惠。
當然,準買家也要考慮日後可承擔的供款能力。切忌高估自己的能力,到頭來令自己陷入絕境。更要留意的是,買家日後除了按揭供款外,每月應付的相關開支還包括管理費、差餉地租等,倘若樓宇較舊,還有機會要攤分大廈維修保養費用。
筆者認為,年輕人未培養好儲蓄習慣也是問題癥結所在。不少人一面抱怨樓價飆升未能上車,同時又未能控制自己有智慧地用錢。緊貼潮流,經常追捧最新型號智能電話的大有人在。其實不論人工高低,若能控制每月消費開支,認真地儲蓄,才可向著置業的目標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