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城大教授反框框:萬物皆樂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楊嘉輝辦公室牆上仍掛著他早前拍攝創意短片時所戴的卡通頭套。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楊嘉輝頭髮局部「剷青」、一副「Band友Look」,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他在世界級名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完成作曲博士課程,稱港生經常自設框框,最愛問老師:「這樣做可以嗎?」他總是反問:「有甚麼是不可以的?」少年時,他也曾是「死板一族」。直至到外國進修時,他才發現,很多電子工具,如智能手機、遊戲機等等,也可以作為樂器。時至今日,他更認為,「任何東西都是樂器」,只要有創意,即可演化成樂章。

 記者來到楊嘉輝辦公室,發現他很愛以一些按鍵部件作為「裝飾品」,例如:現代人已經棄用的打字機、沒有接駁到電腦的鍵盤、遊戲機操控桿等。他不諱言,曾經學習鋼琴,或許真正享受的,正是「按下」琴鍵或打字機鍵盤一刻的快感。 

 楊嘉輝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中產出身。他從小接觸音樂,小學被安排參加不少樂器訓練班。他較懶散,「學琴上兩堂又拒學。小提琴學完不肯練習。上興趣班總要媽媽拖我去」。

無問准家人 修音樂哲學

 中二開始,他遠赴澳洲讀書。求學過程中,忽然,他想加入管弦樂團,但鋼琴水平被指「三腳貓」功夫。於是,他改為專注學習低音大提琴。大學時期,他選擇音樂及心理學「雙主修」。不過,他三心兩意,後來放棄心理學,改修哲學,變成音樂及哲學「雙主修」。他笑言,無問准家人,「畢業後父母才知道」。

被斥無演奏天份改作曲

 楊嘉輝演奏天份不算耀眼,在打算攻讀博士的階段,本來計劃在澳洲進修低音大提琴,結果申請被拒。對方直指他的天份不在演奏,而是作曲,讓楊嘉輝改變音樂路向。

 憑著作曲實力,他終於考入每年只取錄4人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作曲博士課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生活徹底開拓他的眼界。

 有次,他見到有學生以一部手提電腦表演弦樂四重奏,讓他大感驚訝。

赴外國進修 顛覆舊觀念

 這令他反思到,接受多年古典音樂訓練,但模式其實很單一。他認為,「作曲就是作曲,就只有紙和筆」,腦袋似被固有藝術形式框住,卻從沒有想過,一部手提電腦都可以成為樂器,「當時,我的腦袋像被炸開」,框框從此粉碎。

科技與音樂 可互相融合

 他發現科技可以與音樂互相融合,「而且人人都可以成為音樂家,就像用電腦演奏,根本沒有人會質疑我是否懂得玩。沒有限定要學多少年才可演奏」。

 於是,他開始用科技配合音樂,透過電子遊戲機,甚至是智能手機一個撥動畫面的動作,都可以奏出聲音,「如果音樂世界只得貝多芬和莫札特,實在太狹隘」。

 楊嘉輝坦言,自己不是天生的音樂家。父親開設旅行社,母親是主婦,「我也不清楚,自己的音樂細胞來自哪裡」。美國博士畢業後,楊選擇回流到城大創意媒體學院擔任助理教授。他形容,該校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是個三尖八角的「動物園」,教與學的人,都有廣闊的興趣,「連人都奇形怪狀」。

 由於所授科目講求創意,他大力鼓勵學生放下固有概念、勇於突破。而楊嘉輝在教學之餘,亦堅持創作。他更指,教學只是副業,正職是「藝術家」。

相關新聞
為供子女讀大學 兩地家長願賣樓 (圖)
穗美院汕大長江藝院港考專業試
內地免試招生設兩項寬限
城大教授反框框:萬物皆樂器 (圖)
公大新校舍動土 料2013年底落成 (圖)
資優教院收生增 財政緊絀不加費 (圖)
嶺大下周一辦唐詩講座
婚姻正觀:拉埋天窗 講心定講金? (圖)
行街學英文:「英國」不是Great Britain? (圖)
流行文化錄:龍B是混種怪胎?
英語世界:Bittersweet
思思師語:讚不讚好? (圖)
英語筆欄:不必急於驚動愛情
《工廠妹萬歲》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