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流行文化錄:龍B是混種怪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9]     我要評論

 新年伊始,即出現所謂龍年效應,這個效應早在去年已經醞釀,就是龍年的出生率將會大增,有不少龍B誕生。儘管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卻最為中國人喜歡,大抵中國人普遍都有著望子成龍的心態吧。不過,現在談談的並非龍年,而是龍B這個不中不英的詞。

 龍B這個詞是香港這個獨特語言環境下的產物,把這個詞輸入谷歌搜尋,會發現只有香港才會使用。顧名思義,龍B是龍年出生的baby,但為何不叫做龍嬰、龍兒或龍孩,卻是龍B這個中英夾雜的怪胎?

時中時英 香港特色

 中英夾雜、不中不英正是香港的語言特色,這可以用文化研究中的混雜性(hybridity)來解釋。混雜性是指不同語言,尤其是不同語系、語種或方言之間的混雜。在跨文化研究和後殖民(post-colonial)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概念。雖然殖民者的政治、軍事、經濟權威在很大程度上使被殖民者失去了自己的語言、文化和身份,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殖民地本土話語的影響,使語言出現混雜。有學者認為混雜性是「由殖民行為所帶來的兩種文化接觸地帶所產生的跨文化形式」。用後殖民理論的說法,混雜現象既不完全屬於殖民者一方,也不完全屬於被殖民者一方,而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一個「他者」。

中文歐化 俯拾即是

 隨著1997年的來臨,香港進入「後殖民」時期。有人認為「後殖民」的概念不適用於香港,因為香港在1997年後並非真正獨立,但香港在語言上所面對的情況,與其他後殖民國家十分相似:殖民者語言一直佔主導的地位,而「英文性」(Englishness) 更是其中一個值得討論的課題。以香港為例,中文西化(或歐化)和英文中化的例子俯拾即是。單是「混雜性」、「英文性」等詞語一望而知翻譯自英文。

港式英語 進軍國際

 去年出版的A Dictionary of Hong Kong English,輯錄了港式英語的詞彙,足證香港英語的混雜情況,這些詞語更有不少已在國際社會廣泛使用。舉例來說,今年是龍年,詞典裡有dragon dance(舞龍)和lion dance(舞獅)。其他如acupuncture(針刺)、chi(氣)、feng shui(風水)、kung-fu(功夫)、sifu(師傅)、tai chi(太極)、ying yang(陰陽)、Zen(禪)等饒富中國特色的詞語。除了acupuncture外,其餘都是從中文音譯成英文。還有還有,食物是最能反映一地的文化,因此bitter melon(苦瓜)、chop suey(雜碎)、la mein(中式拉麵)、lychee(荔枝)、spring roll(春卷)、 tea egg(茶葉蛋)和winter melon(冬瓜)等也收納其中。

 混雜性在文化研究中可以是很複雜的,中英文彼此滲入了對方的論述模式,可能會進一步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後殖民理論更關注本土文化是否仍會深受殖民文化支配。然而,混雜語或許是把中文或中國文化國際化的途徑;而語言是活潑常變的系統,適當地吸收其他語言更可以增加其生命力。看來《On call 36小時》這類中英夾雜的電視劇名稱,將仍是香港文化或香港流行文化下的語言特色。 ■袁妙儀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語文及翻譯學部導師

逢周三見報

相關新聞
為供子女讀大學 兩地家長願賣樓 (圖)
穗美院汕大長江藝院港考專業試
內地免試招生設兩項寬限
城大教授反框框:萬物皆樂器 (圖)
公大新校舍動土 料2013年底落成 (圖)
資優教院收生增 財政緊絀不加費 (圖)
嶺大下周一辦唐詩講座
婚姻正觀:拉埋天窗 講心定講金? (圖)
行街學英文:「英國」不是Great Britain? (圖)
流行文化錄:龍B是混種怪胎?
英語世界:Bittersweet
思思師語:讚不讚好? (圖)
英語筆欄:不必急於驚動愛情
《工廠妹萬歲》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