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2月PMI為51.0%,顯示製造業生產情況出現了整體性改善,經濟回調趨穩。圖為山東省臨沂市某工廠車間一隅。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房廈 北京報道) 昨日揭盅的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實現連續第3個月回升,並觸及5個月來的高位,顯示當前市場需求有所擴張,生產經營活動開始活躍。51%的數據亦高於此前市場預期,顯示中國製造業生產情況出現了整體性改善,經濟回調趨穩。
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只有原材料庫存指數下降,其餘各指數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上升幅度較大,超過4個百分點。
經濟回暖 內外需全面好轉
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1%,比上月回升4.2個百分點,自去年8月份以來首次回升到50%以上,顯示中國出口形勢趨於好轉,外需趨暖。新訂單減購進價格衡量的利潤趨勢較上月回落,處在較高位置,預示一季度以後企業利潤或將開始回升。
內需方面,2月新訂單指數繼續小幅回升至51%;與此同時,生產指數保持穩定上升勢頭,2月達到53.8%,為去年6月份以來的最高值;原材料庫存指數明顯下降,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回落到48.8%。反映出當前工業生產增速回升。
2月購進價格指數快速回升,這是購進價格指數在去年11月達到44.4%的階段低點後連續第3個月回升,在時隔4個月後重新進入擴張區間,顯示通脹壓力反彈。今年以來,購進價格指數回升勢頭明顯。在1月回升2.9個百分點的基礎上,2月又回升4個百分點,達到54%,回升到去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值。
購進價漲 通脹壓力續增大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是購進價格指數持續走高的主要原因。由於伊朗等地緣政治因素刺激,紐約和布倫特原油價格在2月24日均創出9個月來的新高。伊朗的局勢以及希臘的救助取得進展都成為油價上漲的「推手」,這亦造成中國的購進價格上漲。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稱,由於中國經濟向暖,美國經濟形勢亦得到改善,利好因素疊加,將推高風險貨幣和大宗商品的價格。隨著產出缺口的減少,通脹可能重新成為潛在的風險。
雖然2月PMI繼續小幅上升,然而51%的數值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52.7%的平均值,顯示製造業復甦的基礎尚不穩固。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陸挺提醒,由於2月份的開工日比1月多好幾天(1月17天,2月21天),因此在過去6年裡,春節之後的月度PMI通常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當前中國製造業的擴張動力仍然不強,應審慎看待2月PMI數據的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