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 全國政協常委
穩增長必須同調結構相結合。「穩中求進」中的「進」,並不是指突破8%的增長率,而是指經濟增長率在穩定於8%或稍高一些的前提下使結構調整工作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使經濟增長質量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但穩中求進和結構調整的結合則是不可忽視的前提。也就是說,不努力調整結構,不僅做不到穩中求進,基本連維持8%左右的經濟增長率都是不容易的,因為在結構失調情況下,靠增加政府投資來保增長,豈不又回到三年前的老路去了!
2011年第四季度出現了經濟增長率的下滑。這種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關注,是有道理的,因為中國經濟被認為經不起經濟增長率的下滑。像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那樣,當經濟增長率持續跌至6%以上時,地方的財政收入問題、企業倒閉問題和工人失業問題就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了。根據經驗,中國現階段的經濟增長率應當保持在8%左右,如果跌到6%,甚至略高一些,都意味著跌至警戒線邊緣。
不保8何以引起關注
為什麼會如此?這與當前中國正處於雙重轉型階段有關。雙重轉型是指:一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二是社會主義計劃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雙重轉型交織在一起,城鄉二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大批農民進城務工或搬移到城鎮生活、工作,就業壓力有增無減。加之,在促成通貨膨脹的因素中,成本推進因素和國際輸入因素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抑制物價上升的傳統措施也越來越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緊縮帶來的副作用則越來越突出,使就業問題不易緩解。這正是當前中國必須確保8%經濟增長率的重要理由。
然而,要防止經濟增長率下滑和盡可能讓經濟增長率維持在8%以上的方式很多,有些措施在短期內的確能促使經濟增長率上升。例如,不顧生態、環境,濫採濫伐,新建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又如,脫離現實經濟的需要,鋪開非急需的交通路線的項目建設;再如,不計較成本和收益的關係,即使虧損的企業也要擴大生產規模,國家給的補貼也在所不惜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短期行為,由此所拉動的經濟增長率,不僅不能持久,而且後患無窮。
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衝擊下,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曾經採取過猛增投資,猛增信貸的做法,時隔三年,不妨冷靜地總結一下,這種做法是有利有弊。利在於促使經濟回暖,就業壓力減輕了。弊在於投資需求的急劇擴大使2010年末時的通貨膨脹率難以遏制,而投資需求過大正是增加整個流通量的原因之一。值得討論的是:第一,結構調整沒有什麼進展,經濟實際上是在經濟結構基本未變的格局下增長的;第二,企業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未受到足夠重視,相當數量的企業沒有把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作為戰略目標來考慮,而僅僅滿足於經濟形勢的改善和處境的好轉,忽略了企業長久生存發展之道在於增加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經濟增長質量提高的標誌
由此可見,穩增長必須同調結構相結合。「穩中求進」中的「進」,並不是指突破8%的增長率、經濟增長率越高越好,而是指經濟增長率在穩定於8%或稍高一些的前提下使結構調整工作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使經濟增長質量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什麼是經濟增長質量提高的標誌?根據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這首先反映於結構逐步走向合理,產能過剩現象逐步消除,結構性的短缺問題得以緩解。其次,這反映於環境保護、環境治理取得較大的成效,經濟低碳化的目標得以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都轉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第三,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取得新的成績,企業有致力於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內生動力,並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第四,經濟的增長由過去沿襲多年的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先轉變為投資和消費並重的經濟增長模式,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再轉變為以消費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這樣,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將會出現如下的良性循環:
居民收入增長—中等收入者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上升—消費傾向提高—市場購買力提高—企業發展和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持續增長……
這一良性循環的出現正是我們所希望的。但穩中求進和結構調整的結合則是不可忽視的前提。也就是說,不努力調整結構,不僅做不到穩中求進,基本連維持8%左右的經濟增長率都是不容易的,因為在結構失調情況下,靠增加政府投資來保增長,豈不又回到三年前的老路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