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3日下午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代表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政協報告直擊社會熱點問題,從經濟領域的內需、物價、小微型企業,到關係民生的醫改、環保、保障安居工程等等,均被寫入此次報告,凸顯出人民政協的務實取向。這一風格在近幾年政協報告中均有體現,透露出新時期政協制度的新特點。今年政協報告充滿亮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本人就以下三個亮點談談感受。
一、開闢渠道使委員通過互聯網發揮作用意義重大
賈慶林主席的政協工作報告指出,要開闢委員通過互聯網發揮作用的新渠道,進一步激發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認為,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重大決策,因為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悄悄地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對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工作也將發揮巨大作用。第一,互聯網面向公眾,開闢委員通過互聯網發揮作用的新渠道,可以使委員更廣泛地面對公眾履行職責,委員可以利用互聯網與公眾進行資訊交流和工作匯報,利用互聯網發揮委員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協助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協調關係、凝聚人心的工作;第二,委員參加調研、視察、考察、學習等活動,可以通過互聯網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方便而且快捷;第三,委員深入了解民情,充分體察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可通過互聯網反映民情民意。
二、加快培養香港青年政治人才
賈慶林主席的政協工作報告強調,要關心港澳青少年健康成長,發展和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對此,我認為關鍵是加快培養香港青年政治人才。香港回歸前,從1985年6月起,中央政府先後設立的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諮詢委員會、預委會、籌委會等機構和組織,有效地培養了一大批愛國愛港政治人才。但是,二十多年過去,這一大批愛國愛港政治人才或者因為年齡趨老,或者因為長期閒置,正逐漸淡出香港政治。而新的愛國愛港政治人才又比較缺乏,使愛國愛港政治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因此加快培養香港青年政治人才刻不容緩,對此我提兩點建議:
第一,香港的政治環境與社團、政黨文化有著密切關係,政治人才通過社團工作,提升綜合素質。香港回歸以來,香港青年社團的青年工作有聲有色,影響很大,長期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推動內地與香港兩地交流與合作,為香港的繁榮、和諧和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建議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採取措施支持香港青年社團培養政治人才,包括中央注重從青年團體中選拔年輕政治人才,到中央黨校和幹部學院集中培訓;第二,建議中央政府和內地各省市政府,創造讓香港青年在內地就業乃至參與內地政府公職的機會,香港青年通過在內地工作的磨練,能夠更加認識國情,在他們到內地開拓事業和前途的過程中,也會增加政治才幹,成為愛國愛港政治人才的後備軍。
三、加強香港與內地文化產業合作
賈慶林主席的政協工作報告指出,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策部署,對人民政協發揮作用、彰顯價值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認為,加強香港與內地文化產業合作大有潛力可挖。香港與內地兩地在創意產業與文化產業方面的互補性的潛力十分巨大。兩地互相合作、結構互補,一定可以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拓展新的領域,增添新的內容。對此我提兩點建議:
首先,內地文化要走出去,需要引進國際人才,香港可以建立中國文化出口基地。內地可以在人才、產品、資金和文化資源的融合之下,利用香港的資訊開放和多元文化的優勢,發展創意工業,並協助建立品牌,打開內銷和國際營銷的市場;其次,隨著內地和香港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深,內地的文化市場對香港的投資者也越來越開放。在文娛服務、視聽服務、華語影片、合拍影片、合拍電視劇、電影院服務、有線電視技術服務、印刷及出版物分銷等領域,內地應採取優惠政策,鼓勵港商以獨資、合資、合作經營等方式參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