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審慎發展醫療產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8]     我要評論

陳振寧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公營醫院的醫生短缺。政府為黃竹坑和大埔兩塊地皮招標作興建私家醫院時,應先對醫療產業的發展有長遠規劃。

 近日醫管局向瑪麗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唐漢軍頒授第19屆傑出員工獎。唐醫生已在急症室工作達25年,一直服務市民,其獲獎實至名歸。公營醫院裡,類似唐醫生的資歷較深的醫生已越來越少。

 現時,醫管局約有5,000名醫生。近年公營醫院的醫生流失率持續高企,2009/10年度、2010/11年度及2011/12年度,醫生的流失率分別為4.4%、5.3%及4.9%。當中急症科、兒科、眼科、麻醉科等為重災區。以急症科為例,其流失率連年上升,由2009/10年度的3.0%,升至2010/11年度的5.7%,再增至2011/12年度的6.2%。流失率偏高,當中不乏資歷較深的醫生離開,這不止對基層市民的健康構成威脅,還對年輕醫科畢業生的培訓帶來負面影響。

 據醫務委員會統計,除去海外執業的香港註冊醫生,現時全港有11,733名醫生。相較其他已發展的地區,香港人口的醫生比率偏低。按709萬名香港人口計算,每千名醫生比例是1.6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9年,英國的比例是2.74;奧地利是4.75;新加坡是1.83,全都高於香港。

 現時,政府決定為黃竹坑和大埔兩塊地皮招標作興建私家醫院。雖然有關計劃已由2008年延後至今,但是政府仍應審慎衡量招標對公營醫院的醫生供應的負面影響。

 更多的私家醫院建成勢必增加對醫生的需求。在醫生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私家醫院難免以較吸引的薪酬福利向公營醫院「挖角」。雖然政府已決定於2012年起的三年間,增加第一年醫科學士名額100個,即增至420個,但是培訓一名專科醫生,至少須11年的時間,新增普通醫生無助解決個別專科醫生短缺的問題。由於普通醫生傾向選擇專科,對急症科的興趣不大,而私家醫院對急症科醫生需求更為殷切,急症科醫生供應緊張的問題可能更為嚴重。

 政府可以輸入海外醫生以解燃眉之急,但是這些醫生能否在香港執業,必須通過醫委會審批。較早前政府希望輸入數名海外醫生便遭到業界強烈反對。根據西醫工會於去年十月的調查,醫生一面倒不同意海外醫生可以解決公營醫院的「逃亡潮」,可見有關方法的落實難度頗高。

 政府要招標興建更多私家醫院,必須先對本港的醫療產業的發展有長遠規劃。不然的話,公立醫院的醫生短缺,最終受害的是基層市民和年輕醫科畢業生。

相關新聞
解惑篇:對李柱銘的回應 (2012-04-18)
藍天說地:實現大和解 利香港發展 (2012-04-18)
明刀明槍:梁家傑「堵截論」及「修法論」誤導公眾包藏禍心 (2012-04-18)
審慎發展醫療產業 (2012-04-18)
港鐵優惠不切實際 (2012-04-18)
美國兩黨為大選展開新一輪角逐 (2012-04-18)
縱論香港:梁振英任內四大持續性任務 (2012-04-17)
環球視野:黃岩島事件的啟示與警示 (2012-04-17)
西座內望:民主黨先發制人 公民黨死心不息 (2012-04-17)
政經多面體:檢討最低工資要避免社會分裂 (2012-04-17)
有法必依才彰顯法治精神 (2012-04-17)
西方走廊:伊朗唱雙簧逼白宮進退維艱 (2012-04-17)
正論:建制派大團結的政治基礎和利益協調 (2012-04-16)
工商界是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 (2012-04-16)
指點江山:梁振英穩中求變符合中央開創新局要求 (2012-04-16)
團結大和解 香港一定贏 (2012-04-16)
田園快語:將軍澳醫院應如期開設產科服務 (2012-04-16)
進一步充實中歐關係的戰略內涵 (2012-04-16)
「第三國」莫在黃岩島火中取栗 (2012-04-16)
表揚更多好人好事 (2012-04-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