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朗天
《桃姐》一戰功成,加上新近合拍片都表現出一番新氣象,令人對香港影人挾八年合拍片經驗,終於摸出門路,開始感到一線又一線的曙光。
例如以兩集《竊聽風雲》的題材論,以前的話,大抵無人相信可以在內地開拍上映,但現實證明重重關卡固然通過了,票房成績及口碑都顯得不俗。
《春嬌與志明》比上集《志明與春嬌》更加叫好叫座,被視為成功結合本土元素與內地情懷的一部作品,近日內地評論出現反彈,批評電影醜化內地人,但看過電影的都曉得,片中兩個主要內地角色(楊冪與徐崢)無限討好,女子感性而不癡戀,男子更是柔情似水,幾無瑕疵;這樣的人兒,也指「明褒實貶」,弱化內地人智商,那麼將來可能真的只有把內地角色寫奸寫惡寫醜,才有機會被讚「明貶實褒」。
評論反彈,反而是一種針對合拍片強勢注入香港元素出現的指標,張婉婷最近接受港台訪問時指出,香港影人大可「不變應萬變」,無論面對任何考驗,繼續發揮一己之長,即此之謂也。
但如何才算「不變應萬變」呢?不死之港片多產導演王晶新作《笑功震武林》,夥合吳君如、鄭中基、元華等港式笑星,以《七俠四義》及《七劍下天山》七高手義救村民的故事公式,表現的可就是「不變應萬變」?片中七大高手的名號是「江南七怪」,連金大俠《射雕英雄傳》的元素也挪用了,百分百香港仔創作特式。
有人說,「不變應萬變」中的「不變」,指的是精神不是模式,不是操作的系統。徐克北上多年仍堅持他的拍片模式,但不是人人都可效法。王晶的喜劇公式,還可以照搬多少次?雖然只有市場本身才可提供答案,不過明眼人大約已是心中有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