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通人和:重組政府架構 順應社會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候任特首梁振英(左)會晤政府部門首長講解政府架構重組後,與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右)會見傳媒。 資料圖片

 眾所周知,以往港英政府的管治模式是透過「行政吸納政治」的管治模式。政府把通常由精英組織代表的政治力量,吸收到行政決策機構內,以達到某程度的精英整合,並因而令管治權威獲得認受。香港即將回歸祖國15年,這種管治模式能否繼續發揮其功能?香港社會民生議題日益複雜,特區政府的管治模式應否作出調整?事實上,不少輿論皆認為,政策除要以民為本,還需要得到普羅大眾的民意授權,這樣施政才能政通人和。 ■莊達成 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

作者簡介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新高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今日香港+全球化

1.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香港在全球化氛圍下,政府對各種民生社會問題的政策回應應該迅速。每個政策的制定,一般都要經歷4個階段:1.問題的出現;2.政策的擬定;3.政策的出台;4.政策的回饋(實施後的調整)。近年,問責制政治委任的實施、立法會直選議席的增加,都在改變香港的政治生態。

 有輿論認為,特區政府在政策擬定的過程中,速度緩慢;待政策出台時,問題的性質已轉變,與巿民的期望落差很大。事實上,政策未能達致理想,與立法會各黨派的表態立場有關。民粹主義影響政策的理性討論,選票的壓力影響長遠政策的制定;反而著眼政策的短期成效,結果令政策往往未能真正惠及巿民的需要。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資料B 特區政府在制定政策前,往往都會進行公眾諮詢,藉此釋除巿民對政策的不滿和質疑。然而,公眾諮詢時常帶來兩種現象:反對者不贊成該項政策,便會視之為假諮詢,或批評當局缺乏諮詢;問責官員在政策不獲支持時,便會自認諮詢不足,撤回方案再作諮詢。從中可見,香港社會政治的發言權,已不再專屬於社會精英;經過30多年的普及教育,一般巿民也開始有能力對社會議題發表意見、表達訴求。政策缺乏諮詢,便可能要面對政策失敗所帶來的後果;愈多的諮詢,也可能會進一步激發社會的矛盾。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立法會議會文化的轉變和政治角力,令政府政策未能得到理性的討論。」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參考以上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b. 你認為港府在制定政策前進行公眾諮詢,在甚麼程度上能有效地吸納民意?參考以上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

2. 細閱以下資料並回答問題: 

資料A 政府重組架構建議汲取現任政府過去5年施政的經驗,希望能加強管治團隊的政治能量,讓官員更好地處理與立法會的關係,更廣泛和深入地接觸廣大市民及各界人士,解釋政策,聽取民意,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令施政更貼近民情,更迅速回應市民的訴求。反對如期完成程序,讓我的團隊在7月1日完整就位的人,大都未能舉出具體的反對理由,也不理會我們過去的諮詢工作,只是懷疑架構重組能否帶來預期的成效。試問不通過實踐,如何證明成效?何況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的政府會在陽光下接受大家的監察,我會為我的政府負責。

 「穩中求變」是我的施政原則。穩定是前提,求變是理念,也就是政府必須適度有為、積極主動;政策要以民為本,有前瞻性;施政要充分統籌協調,兼顧多方;目的是提高施政成效、積極發展經濟、切實改善民生。

 ■資料來源:梁振英:《重組架構提高施政成效》(節錄)

資料B 有輿論認為,港府架構應以精簡為佳,不宜再進一步擴大。而且,自從特首曾蔭權在2008年擴大問責制以來,新的問責官員與常任秘書長之間的權責關係仍未釐清,故新任特首上任後,宜先了解政府的內部運作,再決定是否需改組。而且,增設官員及政策局涉及每年約7,200萬港元的公帑開支,立法會議員有必要提問及審議。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提出一些可能成立的原因以解釋為何政府的政策需要以民為本並具前瞻性。

b.「港府架構應以精簡為佳,才有利於政策迅速落實。」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3.  試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廣州巿成功將一座上世紀50年代的紅磚屋舊式紡織機械廠,活化成服裝創意園。這座創意園,集聚各服裝名師設計區、名牌企業創意區、名模時尚發布中心、高級會所、酒店和食肆等服務配套,年產值高達150億元人民幣。創意園佔地9.34萬平方米,活化計劃分為兩期進行,共投資2億元人民幣;並以服飾、創意、文化、時尚、藝術為主題,招攬不同服裝企業,包括法國、英國等地的品牌。香港知名設計師鄧達智、國際著名室內設計師梁志天等,都在創意園內設立工作室。香港發展局局長也曾到訪此處,很欣賞創意園的概念和特色,認為香港可以借鏡。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資料B 近年,香港的保育意識高漲,但也引來不少爭議,如有業主寧願計劃把有歷史價值的物業重建,也反對將相關物業列為法定古蹟。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負責人表示,香港過去數年在保育上進行大量工作,但有不少港人會將城市規劃與保育的概念混淆,甚至將地產霸權與保育混為一談,如有人不能接受用巨額金錢,向發展商買下舊建築物保育、保留歷史的做法。有人建議,政府在進行保育工作時,可採用混合模式來推動社會保育。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根據資料A,你認為香港在保育方面能否全面吸納廣州巿創意園的概念和特色?解釋你的答案。

b. 「在香港,政府發展保育時,應優先考慮私人權益而非公眾利益。」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

4. 請先閱讀以下兩則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香港成功落實最低工資立法,但基層巿民的生活依舊困苦。有研究機構調查顯示,14%受訪者生活入不敷支;根據目前約600萬工作人口推算,約有100萬港人生活困苦。研究機構建議政府新增常設委員會,專責向基層市民提供中長期的紓困措施。有研究人員指出,最低工資及增加綜援能減少社會貧富差距,但會激起社會部分人士的反彈。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資料B 香港私樓價格高昂,公屋數量供應有限,劏房問題日益嚴重。在巿區重建局的舊區重建項目中,劏房住戶數目近年也顯著上升。以九龍城區為例,單身、年輕的劏房住戶越來越多,他們明白舊樓的衛生和安全問題,但無力負擔私樓的租金,申請公屋多年也杳無音訊,唯有繼續無奈地寄居劏房。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在香港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政府政策若向基層市民傾斜,會激起社會部分人士的反彈嗎?參考以上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b. 參考以上資料,你認為香港的劏房現象在未來5年會否繼續存在?解釋你的答案。

|總|結|

 管治香港,不同政策的制定,不同社會議題的處理,均需要政治領導者與各類持份者(議會、政黨、商界、工會、專業人士和普羅大眾等)尋求共識,協調、整合各方意見,共同承擔,以利政治和解、社會凝聚和政策到位。

小知識:政府架構重組四大要點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為提高新一屆政府的施政成效、積極發展經濟和切實改善民生,提出以下4項重組建議:

‧增設2個副司長(政務司副司長和財政司副司長)職位,分擔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的工作,強化跨政策範疇的統籌,並協助制定長遠政策。

‧增設文化局,統整現時不同政策局的文化工作,引領發展方向,為推廣文化活動和交流、培育人才和文化團體、鼓勵社區參與等工作制定全面的政策,將香港發展成為饒富特色的文化中心。文化局會從民政事務局接掌文化和西九龍文化區的政策職能;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接掌電影及創意產業的政策職能;以及從發展局接掌文物保育的政策職能。

‧把現時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改組為科技及通訊局和工商及產業局。

‧把發展局與運輸及房屋局改組為房屋規劃地政局與運輸及工務局。

 重組建議須增設6名政治委任官員和若干政治助理、6名首長級及45名非首長級人員,涉及開支每年約7,200萬港元。 ■資料來源:《政府總部架構重組建議簡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政府架構重組專題》,新民黨,2012-05-11 http://www.npp.org.hk/zh-hk/reoganisation

2.《五司十四局語音調查結果 重組政府架構必須諮詢公眾》,民主黨,2012-05-12 http://www.dphk.org/?p=13468

3.《綜述:檢視香港最低工資實施一年成效》,香港新聞網,2012-05-01 http://www.hkcna.hk/content/2012/0501/139575.shtml

4.《劏房:蝸居現象下的一顆膿瘡》,BBC中文網,2011-06-28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hong_kong_review/2011/06/110628_hkreview_ house_safety.shtml

5.《業主:何東花園無甚建築價值》,《香港文匯報》,2012-01-21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21/HK1201210047.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政通人和:重組政府架構 順應社會發展 (2012-05-29)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醫護「逃亡」 (2012-05-28) (圖)
通識把脈:融匯所學 掌握議題 (2012-05-28)
歐徵航空碳稅或釀外交風波 (2012-05-25) (圖)
概念圖:航空碳稅 (2012-05-25) (圖)
法治社會:立法禁纏擾 煩民或利眾? (2012-05-22)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嚴詞警菲 (2012-05-21) (圖)
通識把脈:知識技巧 缺一不可 (2012-05-21)
親子障礙:兩代「水溝油」調和需互諒 (2012-05-16) (圖)
概念圖:代溝 (2012-05-16) (圖)
自食惡果:毒霧罩地球 人類無氣唞 (2012-05-15) (圖)
概念圖:全球發展難題(2050年) (2012-05-1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法選「變天」 (2012-05-14) (圖)
通識把脈:通識考試 活用概念 (2012-05-14)
全球滅貧:世銀扶貧 越幫越忙? (2012-05-08) (圖)
概念鏈接:何謂世界銀行? (2012-05-08) (圖)
概念鏈接:何謂國際貨幣基金會? (2012-05-08) (圖)
概念圖: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 (2012-05-08)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小學推「國教」 (2012-05-07) (圖)
通識把脈:從「9.11」學「全球化」 (2012-05-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