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科學與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30]     我要評論

彥 火

 陳之藩是科學家,他的文學根底很豐厚,寫得一手好文章,令人欽佩。

 陳之藩夫人童元方表示,「陳之藩曾說科學與詩很相近,科學界研究科學,與詩人踏雪尋梅的覓句差不太多。研究科學即是全世界的人共同唱和一首詩,最好的出來了,大家就另找一個題目。在陳之藩的腦海裡,科學與詩,並沒有什麼分別,均在覓句。用陳氏自己的話說:『科學原來像詩句一樣,字早已有之,而觀念是詩人的匠心所促成的。』這裡面只是對真的好奇與對美的欣賞。」

 科學家寫論文,不乏可以寫得很有詩意的,譬如二○○九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的高錕,他在二千年寫的三篇科學論文—《資訊科技的展望》、《生物科技的展望》、《納米科技的展望》,便是很好的科學抒情小品。

 其中《納米科技的展望》的《後語》有一段話,迄今還徘徊在我的腦海—

 也許有一天地球會被一顆隕石撞毀,也許有一天太陽會冷卻,變成一個黑洞。一切復歸沉寂,有誰會知道人類曾經存在?但人類的精靈會存在於宇宙間,在下一次道成肉身時重現,我想,到時我們也許會再次相聚,細訴離情呢。

 科學家像常人一樣,也是感情的動物,也有喜怒哀樂,也有七情六慾,他們也關心社會、人群,把他們的情感訴諸文字,往往比起舞文弄墨的文人,更準確、更達意,所以也更扣人心弦。

 陳之藩在《科學家的苦悶》(《旅美小簡》)一文中,寫了愛因斯坦逝世前的苦悶:

 現在到了這樣一個階段,科學家的任何一個小改進,其力量都足以震撼整個地球。埋首的科學家於此不能不有所思考了。因為整個人類的命運把握在他們手裡。所以在一九五二年,愛因斯坦曾慨乎言之:現在的專家教育不是教育,否則,專家豈不是訓練有素的狗。他之所以反對教育太過專門,即是怕整個人類會因為他們的無意識的行為而受害。然而什麼才是通才教育,他沒有說,因為他想不出一個方案來。

 愛因斯坦的苦悶,是科學家所共同面臨的問題:科學家的發明,往往被政客或功利社會所利用來作損害人類利益,或破壞和平、踐踏生態、摧殘學術的工具。所以愛因斯坦的苦悶是一個總源頭,並席捲著科學界。

 「科學的苦悶」本身便是文學題材。科學與文學原來並不在兩條並行的軌道,而是一為二、二為一的有機體。對於陳之藩來說,也是這樣。

 說到愛因斯坦,陳之藩無不眉飛色舞,他曾提到,當年米列娃給愛因斯坦的信中,有一段話,既科學而且富有詩意—

 我認為人之無能了解無限無窮這一觀念,不能歸咎於人類頭顱結構之過於簡單。人是一定可以了解無限的,如果在他年輕正發展感知能力的時候,容許他冒險進入宇宙,而不是把他禁錮在地球上,甚至局限於窮鄉僻壤的四壁之中。如果一個人可以想像無窮的快樂究竟是多大快樂,他就會了解無限的空間究竟是多大空間—我想空間比快樂應該容易理解得多。

 據童元方透露,正是這段話,啟發了陳之藩於二○○二年在美國麻省劍橋所發表的一篇很有創意的科學論文:Poetic and Scientific Representation of Infinity : A Wavelet Approach to the Impulse Function。大概可以譯成:「詩與科學在『無窮大』上的表現方式:以小波方法看脈衝函數。」 (三之二)

相關新聞
百家廊:歌廳經濟學 (2012-05-30) (圖)
翠袖乾坤:陳偉霆談裸男照風波 (2012-05-30)
天言知玄:對讀者無愧 (2012-05-30)
琴台客聚:科學與詩 (2012-05-30)
生活語絲:剃刀不見有大師 (2012-05-30)
隨想國:韓國泡菜 (2012-05-30)
路地觀察:三浦紫苑的「宿舍」小說 (2012-05-30)
百家廊:我們身邊的公德和私德 (2012-05-29) (圖)
翠袖乾坤:炸牡蠣 (2012-05-29)
海闊天空:沒有預期的喜悅 (2012-05-29)
琴台客聚:張愛玲的打油詩 (2012-05-29) (圖)
杜亦有道:放馬過來 (2012-05-29)
思旋天地:發展香港文化產業 (2012-05-29)
淑梅足跡:熱家文化的有心人 (2012-05-29)
百家廊:遮擋車牌:高速路的荒誕風景 (2012-05-28) (圖)
翠袖乾坤:一盒一箱推動環保 (2012-05-28)
跳出框框:法治精神 (2012-05-28)
琴台客聚:醫生害之、校長讎之 (2012-05-28)
生活語絲:揚州三把刀 (2012-05-28)
思旋天地:「穩增長」 (2012-05-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