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候任特首梁振英提出在新一屆政府中設立文化局,本來頗受文化人歡迎,卻在局長人選問題上引起爭議,因為傳媒「洩露」出的多個名單上,似乎並無「眾望所歸者」,但一般言論較傾向起用文化人或長期關注文化的人。
我倒覺得,人選固然重要,但人們到底是否真正理解文化局的功能或應有的功能?如果這個局及其首長的作用只是負責統籌旗下各文化相關機構的資源分配或協調各藝團之間的矛盾,那麼,找一個CEO經驗般的政務官出任無妨,但如果這個局要肩負起加強特區文化建設、維護核心價值、弘揚華夏精神,並兼具對國家歷史的理解和解釋等,人選的確要慎重。說到底,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城市或國家軟實力的體現。
美國雖然沒有文化部,但它的文化入侵卻收效最大,只是,它並不是通過政府行為,而是民間力量,像大學以訪問學者方式接納異見者,還有消費文化如征服小朋友的麥當勞快餐和深受年輕人歡迎的時尚廣告、流行音樂、荷里活電影等。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北非諜影》就是美國最有效的「軟實力工具」—電影以兩男一女的三角愛情故事包裝,巧妙地帶出「愛情誠可貴、正義價更高」的信息。全劇並無「愛國」兩字,也沒有硬銷美國如何強大,只是透過一群羈留北非小城的難民如何為了取得一張前往「新大陸」的通行證而絞盡腦汁,說明了美國如何成為逃難者的新天地。那位表面上玩世不恭的酒吧老闆、男主角Rick是一位美國男人,為了成就正義事業,他放下兒女私情,慷慨地把珍貴的通行證給了心愛的女人,更機警地槍殺了納粹頭子,目送情人和情敵離去,體現了最高的情操。
放映後,經過電影公司的解釋和影評人的解讀,再由媒體向全世界發放;可堪回味的愛情令全球觀眾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洗」了:美國是正義的。
所謂軟實力,就是要用柔軟的手段,而不是硬銷和強迫,才能令人心甘情願地接受,或在潛移默化中被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