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民建聯辦政治專才培訓班,栽培年輕一代接班人。 資料圖片
深耕地區20年,民建聯終有今日成就,當中坎坷、苦楚,實在不能為外人道。由創黨參與民建聯至今的主席譚耀宗坦承,面對建黨初期曾被人指是「票房毒藥」,確曾有過心灰的日子,不過黨友們沒有因此而退卻,從自身做起,努力通過大家的工作,改變別人的看法。不過,他明言,未來5年是「交棒」的時候,「我們這一代人已經慢慢要退下崗位,讓新一代年輕的去承擔更大責任,是我們未來5年要做的事情」。
吸人選才 與時並進
「我們很少去批評別人,主要是從自己做起,地區工作做得扎實,市民是有感覺的,哪些人是真正幫助到他們,哪些人是走過場的,終於到今日慢慢穩定下來,獲得大家認同。」
近年民建聯積極進行制度化工作,對吸納人才、選拔人才均制定了不同的制度。「初期,我們架構不大,有甚麼都是大家協商,沒有正式的機制,但我們認為會員越來越多,又有18個支部,因此要慢慢建立好一套機制」。譚耀宗認為,民建聯不能只靠個別人的強勢領導,否則一旦有問題要轉變時便會缺乏制度性的維繫,「如果沒有制度,將來會很難處理,我不想出現甚麼都是主席說了算」。
未來5年 交棒時機
除了推動運作制度化外,民建聯也注重吸納年輕人才,現時35歲以下的青年黨員已逾1,600人。譚耀宗強調,培養第二梯隊很重要,不論是民建聯領導層或是立法會議員,都要面對更新換屆,「民建聯已經發展20年,當時30歲、40歲的我們,都已50歲、60歲」,未來5年會是一個交棒的時機。因此,民建聯需要發展制度化,為未來更新換代打下基礎,可以有制度性的依據。
至於民建聯成員加入政府,他認為,外國有政黨或智庫可以接收離開政府的黨員,當該政黨執政時,有關黨員又可以再入政府。但現時香港是缺乏這個「旋轉門」,政黨很難提供很多的人才,他們的成員亦不會選擇以此作為自己的從政晉升途徑。■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