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回歸15年的香港已進入青春期,那麼已發展近30年的香港政黨很大程度還處於「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階段,只求反對以獲得一定的支持度。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坦言,香港的政黨發展並不理想,在現行政制的框架下,多數黨乃至執政黨都是高難度「動作」,不過這並不代表各政黨就應將自己局限於反對派思維。「我呼籲,大家應超越純粹的反對派角色,應朝著一個理性、能夠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政黨方向發展,這才真正有利於香港未來的發展。」
激進派輸入劣質議會文化
擲蕉、推文件、「拉布戰」……激進反對派正向立法會輸入劣質議會文化,卻獲得不少憤青的支持。譚耀宗明白,現時的香港政黨都只能扮演監督和反對的角色,因此越是激烈的反抗,便越容易吸引眼球。不過,「這是否就是我們市民想要的政黨,看看現時民調的政黨支持度便可以知道,最高的也只是僅僅突破雙位數的支持度」。
從「親中派」,到「保皇黨」,再到現在的建制派,民建聯的「外號」亦幾經轉變。他說,現在的民建聯仍然堅持對特區政府「是其是,非其非」,不合理的一定會提出意見,一切以監督政府為出發點,並直言,起初特區政府對民建聯的意見不太接受,但後來發現提出的許多意見獲得市民認同,才開始有了轉變。「我們在全港各區有20個辦事處,中委當中亦大多數是區議員,如果我自己對有些問題拿捏不準,想多聽意見,就舉行中委會討論,討論後的判斷是比較準確的。」
現選舉模式難產生執政黨
民建聯曾經提出要有做執政黨的準備,亦惹來冷嘲熱諷。譚耀宗認為,現在的選舉模式下,根本產生不了多數黨,更不要說是執政黨。特別是功能界別議員都傾向獨立,一個政黨最多也是取得11個、12個議席,加上近年議會中的政黨不斷湧現,不同的組合出現,政黨分布很散。「我們當時提出做好執政黨的準備,就是要求提升自己,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