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一個更深層次的人口政策課題,就是如何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人口政策也是要在人才的培訓、吸引和保留上配合,換言之,這是一個戰略化的人口政策,並非只針對人口老化而已。可是從進度報告書中的內容來看,香港的人口政策的重點還停留在如何降低撫養人口比例,看到的還是人口老化的後遺症。在這個層面上,香港的人口政策本質就是短視,缺乏了前瞻的人口策略,令人擔心會損害香港的競爭力,因為人口政策的成敗,不是在數目上看香港可以養活多少人,長遠競爭力的提升,更是人口政策實踐的成績表。
上個星期特區政府公佈了人口督導委員會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二零一二年進度報告書》(進度報告書),也表列了一些建議。進度報告書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重視,這是很令人可惜的,因為進度報告書的建議對香港未來的競爭力影響很大,但一來市民被更加矚目的新聞所吸引,自然注意力給分散了,二來進度報告書的內容和建議並沒有新意,甚至可以用失望來形容,當然引不起大眾的興趣。
香港的人口政策過分被動
香港的人口政策其實是很技術和被動的。技術的人口政策,是指政府人口政策的制定,是根據數據來推行,看重的是人口統計和預測;被動的人口政策,是指政府人口政策的方向,是根據環境局限來推行,看重的是所面對的局限。正如香港政府網站資料所示,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是「負責協調相關決策局和部門的工作,因應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及預測,檢討各項政策措施」,可見其被動的純技術的目標,而在這兩座大山下,就注定香港的人口政策缺乏前瞻性,未能具針對性的見解。
香港現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要解決這個人口結構上的問題,自然是從增加年輕人口入手。可是進度報告書除了重申引入優才和專才的政策方向外,較具體的建議卻見不到,例如增加大學本科和研究學位只是老調重彈,除了沒有新意外,更無視增收非本地大學生的困難。現在香港的大學在招收非本地生的最大問題,是宿位不足,非本地生因在香港並無住所,所以就必然住進宿舍,結果是本地生資源給分攤了,各間大學不時傳出學生抗議宿位不足的新聞,也令到本地大學不能多收非本地生。所以即使撇開建議有沒有實效的考慮外,更重要是建議並沒有通盤的考慮,以致人們不會對進度報告書有所看重和認同。
而且現在進度報告書所重視的是人口老化,針對的也是人口老化的解決之道。增加年輕人、婦女和老人的就業,並不能解決人口老化,最多只是紓緩人口老化而已,因為老年人口的數目並沒有減少,反過來只是提高就業人口來掩蓋被撫養人口,更是純技術的將撫養比率下降。本來人老了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是很自然的事,但因為撫養問題而將老人推上工作崗位,只是說明政府在人口老化上束手無策。而且假如工作數目並沒有增加,老年人的就業會否反過來阻礙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在進度報告書中,曾提出延遲退休之說,但老年人在崗位上多待一會,會否令年輕人少了向上的機會?這些都沒有在進度報告書中觸及。當然,進度報告書只是人口政策的一個中期報告書,期望有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也要求太高,但人口督導委員會在五年前成立,五年間香港的人口政策又是否有所突破?五年間香港的人口問題又有否好好地被注視?這是否又帶出五年來政府在人口政策上的不作為?而隨著這個進度報告書的公佈,本屆政府的人口政策便算交了功課,可以大條道理地將這個燙手山芋留給來屆政府。而一個很嚇人的事實是,根據進度報告書所述,在八年後被撫養的人會比供養的人多,來屆政府即使在解決問題上有鴻圖大計,但所剩的時間沒有很多,也令來屆政府的重擔多了一項。
人口政策首要提升競爭力
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人口政策課題,就是如何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環球化的,當先進經濟體進入了知識型經濟後,競爭會是殘酷和激烈的,要在這個競爭遊戲中脫穎而出,端賴人才上的優勢,是以每個先進經濟體都重視培訓人才、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人口政策也是要在人才的培訓、吸引和保留上配合,換言之,這是一個戰略化的人口政策,並非只針對人口老化而已。可是從進度報告書中的內容來看,香港的人口政策的重點還停留在如何降低撫養人口比例,看到的還是人口老化的後遺症。在這個層面上,香港的人口政策本質就是短視,缺乏了前瞻的人口策略,令人擔心會損害香港的競爭力,因為人口政策的成敗,不是在數目上看香港可以養活多少人,長遠競爭力的提升,更是人口政策實踐的成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