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健
近期,亞太地區形勢變得日益複雜,各國圍繞海域主權產生的矛盾和紛爭,有愈演愈烈之勢。除了美國分別和菲律賓以及越南舉行聯合軍演,中菲艦船在黃岩島海面對峙,越南軍艦也肆無忌憚挑釁台灣太平島駐軍。在南海風雲驟起之際,各方關注,兩岸能否在南海問題合作,共同維護中華民族所擁有的海疆。過往海峽兩岸嚴重對峙的年代,雙方在南海諸島的歸屬上,均堅持中國擁有主權;南沙合作對兩岸有利,除了進行有默契的協防外,其實未必一定要雙方達成政治和軍事協議,可以從功能性方面著手,比如在開發油氣、捕魚、打擊走私等方面展開合作。
兩岸應聯手外禦其侮
據了解,即便在海峽兩岸嚴重對峙的時期,兩岸曾在太平島有過「默契的合作」。1974年,南越武裝侵佔西沙群島。1月19日,大陸急調東海艦隊4艘軍艦赴西沙。由於台灣海峽長期被台軍和美國第七艦隊控制,以往解放軍艦艇來往於東海與南海之間,都要繞道台灣東南的公海,以免引發摩擦和衝突。此次因軍情緊迫,解放軍奉命直接從台灣海峽通過。台軍在蔣介石「西沙戰事緊」的指示下,不僅沒有開炮,還打開探照燈方便解放軍艦隊順利通過。
1988年3月,解放軍派出代號為「552」的海軍艦艇編隊,到南沙海域巡視,曾在太平島停留一周補充糧食飲水。當時台灣「國防部長」鄭為元公開表示,「如果再發生戰爭,國軍將助共軍抗戰」。1993年,台灣當局制定「南海政策綱領」,明確提出要堅定維護南海主權,「國防部」有官員表示:「不排除與大陸合作開發管理南沙」。
如今兩岸關係有新的發展,保衛南沙群島,正是兩岸合作的契機。台灣傳媒最近刊發社評文章說,兩岸既可以在許多議題上都採取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方式,為什麼不能在南海共同開發呢?專家認為,在目前兩岸還未簽署相關合作協定之前,在處理南海問題上確實會存在一些困難。不過,大陸方面和台灣方面在「一中」原則下,攜手驅敵,名正言順。而且古語云「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不管家事分歧有多大,都比不上共同抵抗外敵重要。
南海可成合作突破口
南海爭端面臨進一步升級,島內也在議論台灣和大陸聯手的可能性。有分析指出,在開發南海資源方面,以及進行相應的保護方面,兩岸擁有共同語言,未來以何種方式進行合作,存在探討空間。 兩岸合作開發南海石油存在較強的互補性,大陸主要缺乏好的平台,而台灣最大的瓶頸是欠缺技術,如果雙方能夠以此作為南海合作的突破口,今後會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當然兩岸互信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能夠把南海功能性開發,作為兩岸互信的一個重要部分,相信對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台灣政治大學教授高永光認為,南海可以是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一個前置性的試探。他提議,兩岸可以商討保護雙方漁民捕魚之安全、展開聯合的軍事演習、預擬如何對付東南亞各國不合理的軍事行為、在太平島的使用上相互合作等等。他認為,海峽兩岸「彼此若能互助合作,共同守護兩岸的南方門戶,更可以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創一個探索的模式」。
無論從政治、經濟或外交立場來看,兩岸也都有維護南海主權、開發南海資源的共同利益。大陸方面,對於兩岸共同維護南海諸島主權持積極態度,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4月25日強調,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海峽兩岸都有責任加以維護。但是,台灣方面目前還是回絕聯手應對南海紛爭的呼聲,而且對於兩岸合作開發南海資源也冷言相對。
有分析認為,台灣方面的背後考慮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台當局害怕與大陸合作激怒美國。二是因為島內藍綠政治對立嚴重,對兩岸南海合作存在分歧,藍營害怕被扣上「傾中」的「紅帽子」。但是,南海利益擺在眼前,台灣方面如果一味冷對,保持緘默,只能是一種損人又害己的短視行為。在維護海域主權問題上,海峽兩岸無論在政治利益還是在經濟利益都有巨大交集,在維護領海領土主權的民族大義上,都具有難以推卸的共同歷史責任。如果雙方越是忍讓退縮,越是會讓美國和亞洲其他相關國家覺得軟弱可欺。在關鍵時刻,希望兩岸有大開大闔的智慧,不必拘泥於細節,保衛家園才是正道。 (轉載自《紫荊》雜誌6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