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時維二○一二年夏,遊倫敦而不提奧運似乎說不過去。
在我的二○一二年旅行冊上,從來沒有倫敦奧運(在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十二日期間舉行)的規劃。五月中的法國西部遊取道倫敦,純粹是即興的,要不是邱總夫婦,也絕不會捨直航巴黎的航班!
從來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旅遊心態,既然來到倫敦,也儘管湊湊奧運的興頭,比賽項目是無緣也無興趣參觀,就來一個奧運場館導賞遊!在天朗氣清的春日下午,花費九英鎊,用雙腿跟著專業導賞員漫步東倫敦,耳聽倫敦主辦奧運會的史話,眼觀已竣工的各個奧運場館外貌,輕鬆愉快地度過兩小時。
二○一二年倫敦奧運已是倫敦市第三次舉辦奧運會,前兩次舉辦奧運分別是在一九○八年與一九四八年,倫敦也是歷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次數最多的城市。雖然已是第三次主辦奧運,但相較於前兩次都是臨時補位、接手其他城市的爛攤子。這一次,是倫敦第一次主動申辦奧運,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能夠三次主辦奧運的城市。
相較於北京奧運中氣勢磅礡的鳥巢與水立方,倫敦奧運的場館就顯得樸實,倫敦在爭取奧運主辦權時,其所提出的訴求就是以環境保護為主軸的永續發展。十五個新場館,有超過三分之一是臨時性建築,奧運結束後將全數拆除,並回收建材。另外,為兼顧倫敦的整體發展,場館興建的地點都落腳於東倫敦,那裡沒有著名的白金漢宮或聖詹姆斯公園,而是治安不佳、基礎建設落後的貧困區域。倫敦奧運籌委會希望藉由倫敦奧運再造東倫敦,把貧民窟變身為科技城,幫國家注入產業的新能量。
英國人便是以「二○一二倫敦奧運,十七天打造下一個七十年。」這理念,說服國民及全世界,第三度贏得奧運主辦權!
|